三身皆妙湛。三卽一故。三身皆总持。一卽三故。三身皆不动。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今阿难一语便卽赞尽。自非圆悟。安得有此。旧谓妙湛领显见义。总持领阴入处界义。不动领七大义。失于妙旨甚矣。首楞严王。卽全性成修三昧之名。具如玄义及初卷释。今知征心辨见四科七大等文。无非显此三昧之体性也。希有者。九界众生。未悟藏性。未具佛德。不能说此三昧。亦未尝闻此三昧。故为希有。今始得闻之耳。

 (庚)二述所证浅深

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

亿劫颠倒想者。卽无始以来认悟中迷之妄想也。依此妄想。故有九法界中因缘自然和合不和合等种种戏论。今知随缘不变不变隋缘妙性。故戏论妄想顿消。而本有法身斯获也。旣言法身。必具般若解脱。与别教所明素法身不同。若欲点示。则倒想消处。卽是解脱。能消之智。卽是般若。然此法身三德。向本无减。但在迷不觉。仅有其理。义之如失。今从迷得悟。始觉有功。名之为获。而有五位浅深不同。所谓名字获。观行获。相似获。分证获。究竟获也。阿难内秘外现。则其本地密获。不可妄测。但据迹中显获。的在圆教初信。对彼藏教。位齐初果。故下文云。汝今已得须陀洹果。明文在兹。惟其方证初信。是故还须定境修观。以为证入初住华屋之门。当知堕淫室时。尚是凡夫。所以无无漏戒。但有律仪。须佛拯救。而七处计心之文。全是见惑所摄耳。旧注纷纷。不惟罔识如来所说药相。亦复不知阿难所示病相矣。

 (己)二誓愿请加三。初发大愿。二请佛加。三喻不退。

 (庚)今初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初一偈。是四弘誓愿。次一偈。是增上誓愿。愿今得果成宝王者。期心妙觉极果。是欲证十界道灭。所谓佛道无上誓愿成。兼摄法门无量誓愿知也。还度如是恒沙众。是欲灭十界苦集。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兼摄烦恼无尽誓愿断也。此四弘誓。依无作四谛而发。故名深心。次增上誓中。五浊恶世誓先入。是勇猛增上。盖五浊众生刚强难化。今达藏性平等无二。方无所畏。又同体大悲。如父母于子。病者加怜故也。如一众生未成佛二句。是弘毅增上。由达藏性竖穷横徧。故不遗一众生。亦不惮尽未来际。又同体大悲。如父毋于子。等生爱念故也。泥洹。亦云涅槃。此翻灭度。

 (庚)二请佛加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埸。

证法体故称大雄。具智断故称大力。能与拔名大慈悲。大力是妙湛德。大慈悲是总持德。大雄是不动德。又此三卽一故妙湛。此一卽三故总持。此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不动。又证妙湛总持不动理体。故名大雄。具妙湛总持不动智照。故名大力。起妙湛总持不动妙用。名大慈悲也。微细惑者。据下文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卽上文所谓消我亿劫颠倒想也。又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此指三界思惑。又云。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此指界外别惑。卽今所谓微细惑也。无上觉。卽究竟觉。由细惑除。便登妙觉。所谓明极卽如来也。十方界。卽寂光实报方便同居一切国土。所谓一人成佛时。法界皆为一佛之依正也。

 (庚)三喻不退

舜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此云空。空无可销。但沤灭空本无。犹可云销。铄迦罗。此云金刚。以喻称性所发坚固誓愿之心。同于藏性。故终无动转也。大科正明理性已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

 (丙)二广破余疑。上文就事显理。卽性具相。圆顿妙理。昭揭无余。所以当机圆悟。永断疑情。今则别为二乘之人。法执重者。双腾二疑。以求答示。兼穷起妄之元。俾知迷悟无性。从此便可称性起修。修非性外矣。分文为二。初明事理性相本融。二明迷悟因缘无性。

 (丁)初中三。初疑请。二许宣。三正说。

 (戊)初又二。初叙敬。二叹述。

 (己)今初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卽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偏袒右肩者。正坐听法。本皆通肩披衣。今起座问法。故偏袒以表敬顺也。右膝著地。名为胡跪。亦表敬顺之意。合掌以表一心。以上总是恭敬之仪。

 (己)二叹述又二。初叹教。二述请。

 (庚)今初

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智能断惑。故名大威。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