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十法界见闻觉知。一往皆是寄在六根。总名根大。旧称见大。得别遗总。今所不用。今但约见根一法辨之。以例余五根耳见觉无知。因色空有者。此明缘生之见。无自体性。以例闻齅觉知。无不皆尔也。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者。意显明暗亦无自性。还与见觉互为因缘。以例动静合离生灭等法。亦无不皆尔也。此是正举因缘生法。下乃广明无性。先征。次破。征中共立六句。一者一体。二者非一体。三者或同。四者非同。五者或异。六者非异。若未达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妙性。假饶聪辨明了。断断不能出此六句戏论窠臼。故征起而一一破之。初从阿难此见至一云何成。先破一体。文相易知。二从若此见精至从何立见。破非一体。言明暗虚空三事俱异者。异字训作离字。设三事一总俱离。则无从立见矣。三明暗相背。以破或同。或者不定之辞。今明暗决定相背。是故不可说或同也。四离三元无。超破或异。设令离于明暗空三。稍有见之自体可以指陈。可说或异。今旣无可别指。是故不可说或异也。分空分见本无边畔。追破非同。非同卽异。但是防转计者之变文耳。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以破非异。非异卽同。亦是防转计者之变文耳。汝更细审下。嘱令更加精研。欲其悟入藏性。盖不达藏性。则见闻等根。是觉知性。空及四大。是顽碍性。故非和非合。此破其和合妄计也。不应见精无从自出一句。又破其转计不和合也。

 (壬)二明大均

若见闻知。性圆周徧。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忱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此以见闻觉知均前五大。而名六大。显其皆性皆真。无二无别也。盖九界众生。于此见与见缘二法。总未能融通为一。凡夫计前五大为实法。计内六根为实我。敌体相对。二乘执五大为生灭外法。执六根为生灭内法。敌体相对。禀通教人。谓五大为如幻外法。谓六根为如幻内法。亦敌体相对。禀别教人。确知前五大为相分。见闻觉知为见分。然必远离依他起性。方证圆成实性。今在妄中。则见相二分。亦复敌体相对。孰知五大卽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卽五大。见闻觉知卽藏性。五大亦卽藏性。藏性卽见闻觉知。藏性亦卽五大。是故十法界见闻觉知。卽是十法界地水火风空。十法界地水火风空。卽是十法界见闻觉知。今承上文拈出见根一种。卽复非一非异。非同不同。四句咸离。百非俱遗。始信十界见闻觉知。性圆周徧。本不动摇。与彼虚空四大。一一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明矣。言无边不动虚空动摇地水火风者。仍是随他意语。旣知藏性。则虚空非动非不动。双照动与不动。地水火风亦非动非不动。双照动与不动。随缘常不变故。五大皆动而非动。不变常随缘故。五大皆非动而动。又随缘常不变故。十界五大皆非动非不动。不变常随缘故。九界五大皆非动而动。佛界五大皆动而非动。不达此致。则动与不动。皆为戏论耳。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等者。意显汝今现前见闻觉知。旣不是生灭同异。又不是非生灭非同异。则非如来藏性而何。盖藏性随缘常不变故。所以不是生灭同异。不变常随缘故。所以不是非生灭非同异也。若迷此妙性。则说生说灭。说同说异。说非生灭。说非同异。俱是戏论。若达此妙性。则一切戏论。皆得除灭。亦可随四悉檀。巧作生灭同异非生灭非同异种种说矣。

 (壬)三显理性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周徧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此明性具十法界见闻觉知。见之与识。皆性皆明也。觉明觉精。卽初卷所谓识精元明。指自证分言之。前文旣以见闻觉知均于五大。则今举一见字。便是全举六大。人谓六大之中。五是相分。根是见分。见相二分。不是自证。殊不知见相卽是自证。自证卽是见相。见相自证。无非妙性。无非真明。是故十法界若见若相。一一无非清净本然。周徧法界。是谓随缘不变之体。随十界众生之心。应其所知之量。如一见根。众生洞视不过分寸而非减。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而非增。听齅尝等莫不皆然。各各性具一千二百功德。横徧竖穷。故曰妙德莹然。只由十界业异。故循业发现而为十界六根。于无差别性中。妄见种种差别。是为不变随缘之用也。

 (壬)四斥迷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凡外计六根是我。从时方微尘大自在天等生为因缘。计神我徧满十方为自然。禀藏教不得意人。执名色缘六入为因缘。六入旣灭。所证偏真为自然。禀通教不得意人。以如幻六入为因缘。六入体空为自然。禀别教不得意人。以依他起性成于六根为因缘。以六根消灭。所证圆成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