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近则九生者。百年为一生。九百年后。正法将灭时也。多逾百世者。三十年为一世。三千年后。正属末法时也。呜呼。读经至此。而不痛哭流涕。抚昔伤今。思一振其颓风者。其真魔家眷属也已。

(辛)二结想阴所招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徧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己)四明行阴境三。初总示阴相。二别明发相。三结过劝示。

(庚)初中四。初结前想阴尽相。二正示行阴区宇。三悬示行阴尽相。四结示本惟妄想。

(辛)今初。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虚妄五阴。皆以妄想为本。是故想阴一尽。则平常梦想销灭也。金光明最胜王经。明十地菩萨。皆有梦兆。故知直至佛地。方名究竟觉者。但此梦想亦自不同。有六凡见思梦想。二乘能销灭之。有二乘尘沙梦想。菩萨能销灭之。有菩萨无明梦想。唯佛能销灭之。又有观行销灭。乃至究竟销灭之不同。若在利根。则一销一切销。根或不等。亦可非次第中说于次第耳。觉明虚静犹如晴空等。正前文所谓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乃觉所觉空之境界也。虚受照应者。虚而能受。如谷答响。照而能应。如镜写容。了罔陈习者。罔。无也。陈习。前尘落谢影子也。了无尘影。正如谷响镜容。来无所黏。过无踪迹也。见思想阴尽。观同居世间了罔陈习。唯一真空。尘沙想阴尽。观方便世间了罔陈习。唯一妙有。无明想阴尽。观实报世间了罔陈习。唯一中道理谛。

(辛)二正示行阴区宇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迁流造作。名之为行。卽是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根元也。今于观行位中。想心旣伏。故行阴境界。从此披露。然犹未见识阴区宇。故未通其各命由绪。而只此行阴。乃十二类受生之本基。浮根尘究竟之枢穴。非此熠熠妄性。则十二类何由受生。浮根尘何由开合耶。殚。尽也。由绪。来历也。野马。日中所映水上浮游之气。亦名阳焰。望之似水。卽之无实。行阴亦尔。无实性也。枢者。门轴。穴者。停轴之处。由枢穴故。门得开合。由行阴故。根尘妄有生灭也。

(辛)三悬示行阴尽相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

言此清扰熠熠不停之元性。若销其性。入于本澄之体。惟一澄湛之元习。譬如波澜旣灭。化为澄水。此则空所空灭。生灭旣灭。寂灭现前。是故名行阴尽而超众生浊也。九界六卽具如圆通中释。一澄元习者。指识阴言。旣称元澄。复名元习者。以其含藏一切习气种子。犹属真常流注。后文所谓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也。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行阴之相甚为幽隐。而此幽隐。但是妄想所成而已。岂更有他本哉。

(庚)二别明发相十。初计二无因。(至)十计五现涅槃。此与阿含所明六十二见。法数并同。法相稍异。彼则本是外道。此乃修心。误堕故也。

(辛)今初。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旣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祗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徧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旣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徧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文有三节。从初至二无因论。总明依阴起计。从一者是人至惑菩提性。别明邪计相貌。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