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五钱。取处直五钱者。结重。若此处直过五钱。取处不直五钱。结轻。五举离本处者。他物置在此处。移动令出本界。或自移。或教他移。或方便移。或咒移。从此时结成盗罪。详如五戒相经中说。若抵债不还。前人决作失想时结罪。若受寄不还。亦于前人决作失想时结罪。若偷税已过关津。不复受诘时结罪。若教人盗。前人受教。取离本处时结罪。若教人取某处某物。彼人于异处取。或取异物。彼人结重。教者结方便罪。若教者是盗心。受教者无盗心。谓是取彼所应取物。取离处时。教者犯重。受教者无犯。若教者非盗心。受教者谓是盗心。取离处时。受教者犯重。教者无犯。若教令盗五钱物。受教者取得四钱以下。二俱结轻。若教盗四钱以下。受教者取得五钱以上。受教者结重。教者结轻。若本意不论多少。随取离处时。二人同其轻重。若二人共盗取物。离本处。直五钱。虽分时各得减五钱。然各犯重。若但教人盗。本无心欲取其分。离处时。不结重。后受其分。知是所盗物者结罪。不知者无罪。此生有戒无戒。后生忆不忆等。具如杀戒中辨。不犯者。与想。已物想。粪扫想。暂用想。亲厚想。若痴狂。若心乱。若病坏心。若转生不自忆知。 七众同犯。 大小乘不全共。同者。同不得盗。异者。大士见机得盗。如下所明。旧云。声闻于佛灭后。盗佛物。轻。菩萨恒重。今据僧祗律中。寺主用塔物供僧。直五钱。即结重。况自用耶。又毕陵伽婆蹉。于贼舟上取檀越二子还其父母。以无盗心。不名犯戒。亦是见机得作之意。未必一向与大乘异也。 开遮者。菩萨戒本云。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萨。见劫盗贼。夺他财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执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逼而夺取。勿令受用如是财物。当受长夜无义无利。由此因缘。所夺财宝。若僧伽物。还复僧伽。窣堵波物。还窣堵波。若有情物。还复有情。又见众生。或园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自己有。恣情受用。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业。当受长夜无义无利。随力所能。废其所主。菩萨如是虽不与取。而无违犯。生多功德。解曰。前条是夺他名位。后条是夺他财宝。以怜愍心。能生功德。然僧伽物。还复僧伽。乃至有情之物。还诸有情。故无犯也。倘分毫沾染。是名贼复劫贼矣。 果报者。华严二地品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解曰。盗亦三种三品。牵堕三涂。例如杀戒所明。共财者。世间财物。五家所共。谓王。贼。水。火。不肖子孙。惟功德法财。乃不共他有也。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叹。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净戒品云。离不与取。亦四果报。一者于现生中。得离贪嫉。身心安乐。二者以离贪嫉。一切众生之所信向。委寄任用。无复疑惑。与诸有情而作伏藏。三者于未来世。得大富饶。豪贵自在。所有珍财。王贼水火。无能侵夺。四者能与殑伽沙等一切诸佛主功德藏。所谓十八不共法等清净法财。二乘之人。耳尚不闻。何况得见。 观解者。有事盗。有理盗。理盗者。未达性具法门。心外取法。取非其有。故名为盗。凡夫盗有。外道盗空。二乘盗真。菩萨盗俗。别教盗取中道。惟圆人了达性徧性具。不于心外别取一法。不犯理盗。 忏悔者。若盗三宝父母师长物。失戒。先须偿还。方行取相忏法。盗人道物。失戒。偿与不偿。随时斟酌。忏须取相。盗天及鬼神畜生物。须向众生僧悔过。或向三人悔过。又三品盗因盗缘。向一人悔。上中二品盗法。向三人悔。或向众僧。下品盗法。向一人悔。或向三人。盗有盗空。忏以析观无生。盗真盗俗盗中。皆悉忏以一心无生。又一心三观妙无生忏。通灭一切事盗理盗也。 修证者。别圆观行位人。能防故盗。相似初心。位齐初果。永断故盗。华严二地中义。如杀戒辨。藏教内凡外凡。伏于空有二盗。初果永断盗空。四果永断盗有。圆教观行。圆伏盗真盗俗盗中之罪。初住分断。妙觉究竟断尽。别教登地。证道同圆。亦能分断理盗。 性恶者。事盗如开遮所明。理盗则菩提无与者。然我取菩提。三世诸佛。乃称究竟大盗耳。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卷第三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卷第四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
  
  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
  
   (庚)第三淫戒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