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名为璎络。名为庄严。其香微妙。熏无不徧。遮不善法为善法律。即是无上妙宝之藏。上族种姓。大寂静处。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发是心尚得如是无量利益。况复一心受持不毁。
  
  此结叹受持功德也。璎络庄严对破戒而言之。破戒则无惭愧如裸露故。妙香徧熏对臭言之。遮不善法乃至上族种姓。对旃陀罗言之。旃陀罗名恶律仪。罪业之藏下贱种姓。今受戒则任运止恶行善。出生无上菩提妙宝。堪绍诸佛种姓也。大寂静处对垢言之。是甘露味对结言之。生善法地总叹戒为平地也。又璎络庄严是乐德。香遮不善是净德。上族寂静是我德。甘露不死是常德。初发菩提受戒之时。便得如是四德无作戒体。念念受持则念念具足四德利益。△(上说六重戒竟。下说二十八轻。)
  
  二十三分列轻戒。第一不能供养父母师长。
  
  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此下二十八种失意之罪。亦名违无作罪。亦名不净有作。倘一犯之即应忏悔。若不忏悔皆能堕落三涂。不论但三归菩萨优婆塞一分乃至满分无不尔也。世人虽不归依三宝为优婆塞。亦须供养父母师长。若不供养亦必有罪。况为菩萨优婆塞耶。言失意者。谓失菩提正意念。亦失世闲善意念也。言不起者。改过自新名之为起。起则不致堕落。不起则当堕落也。言不净有作者。善恶皆论无作有作。今是有作恶。故名不净有作也。未受戒前未得无作戒体。则善名有作。已受戒后。已得无作戒体。虽犯失意之罪。仅名有作不净。以例未受恶戒未发无作恶律仪时则恶名有作。已受恶戒。已发无作。虽或有时遇生不杀。遇物不盗等。仅名有作善也。夫初受戒时。即发无作妙戒。所有功德念念无量。故于二十八种失意之罪。虽或偶犯但违无作名为有作。如人偶病。服药则痊。惟不服药则能致重。或复致死。倘不受戒。纵发菩提。如中阴未曾受身。依何行菩提道。绍佛种姓也哉。
  
  第二耽乐饮酒。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满分菩萨一滴入口亦失意罪。四分以下耽乐方成失意罪也。以酒为药。以酒涂疮。竝名非犯。
  
  第三恶心不能瞻视病苦。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恶心故得罪。有慈心而力不逮者。非犯。
  
  第四有乞者不与。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匄(音盖。乞取也。行请也。)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所乞非宜。或自实缺乏此物。无以应之。非犯。
  
  第五见四众不能迎拜问讯。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或有重病。或在说法众中。或坐禅入定。非犯。
  
  第六见四众毁戒。心生憍慢。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见他毁戒应生大悲。又应自省。何可生憍慢耶。
  
  第七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不敬好时。则善法衰损。故有罪也。重病非犯。
  
  第八不往听法。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讲法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或自修胜业。或有重病。或彼颠倒说法。不往非犯。
  
  第九受僧用物。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此云四方僧物。亦翻别房施。)卧具牀坐。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未入僧数故不应受也。或于寺中暂用非犯。
  
  第十饮有虫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疑则应谛视。应用漉囊。或谛视无虫。方可饮用。
  
  第十一险难独行。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冒难游行非明哲保身之道也。或先无险难至中道时忽有险难非犯。或有伴同行。伴忽命过非犯。或为佛法或为父母师长。不避险阻非犯。
  
  第十二独宿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