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爇。

  重纯重瑞二禅人请为师道勤尼上座火

  人向龙华会里来。汝从龙华会里去。虽然撩起贵便行。可惜不会末后句。末后句。为君举。火焰今朝转法轮。几人到此得公据。

  不昧大德火

  宝戒未登。涅槃先证。撒手便行。急如律令。此去南方遇丙丁。不须更问安身立命。

  顶生禅人请为涵辉惠远二上座灵骨入塔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卢老风规。汝曾会否。一齐送向窣堵波。再来须打个筋斗。

  定元上座请为了空禅人火

  四大本空。五蕴非我。一法既无。何用真火。乃掷下火炬云。人义道中。无可不可。

  不夜禅人请为师祖密岫上座火

  昔年已登戒品。今冬复入经堂。三会龙华取证。六时梵贝敷扬。方期胜事成就。岂意病入膏肓。以火炬掣一下云。宿障新殃俱扫尽。不劳乞火去南方。

  学及上座请为徒逊庵书记火

  庐岳人来秋暮天。兄亡弟哭甚堪怜(九月念七庵闻庐山祖西堂讣。痛哭不已)。而今弟去何人哭。午夜寒灯只老禅(庵受业师住天宁)。惟我法侄书记禅师。气类寒云。形同槁木。印心于万杉寺里。脱鞴于大树堂中。峻机无敌。当仁不让。于师处众存诚持节。堪标于世。大祖父之门。专期异日。发爨桐之泪。顿见今朝。呜呼。公于生死为游戏。何有挂碍。但我念法社孤冷。宁无惨伤。今则鸟兽未鸣。云天先泣(是日大雨雪)。且全身入火一句又作么生道。遂掷下火炬云。锻后精金无色相。须知别有好风光。

  受庵维那请为师静修老宿火

  萧萧老衲。密密静修。涅槃未证。生死先游。踢倒玄关撒手去。圣不管兮凡不收。且道如何是他脱体无依一句。掷下火炬云。红炉焰里看优游。

  古坛比丘尼封龛

  以拄杖指灵龛云。此处没障。难多吉祥。汝住此。得安祥。说甚古坛月冷。云树孤芳。但自回头看本地。天然一片好风光。即今末后一句。为禅极力提纲。从来不用无须锁。只是玄沙纸半张。

  刘子卿护法率令嗣瞻麓请为先妣宋太夫人起棺

  芳树鸟啼春梦醒。莲台人接雨花忙。乘时好自归安养。休认娑婆为乐邦。急进步。莫彷徨。香花一路列成行。头头尽是金仙境。吉荫儿孙万祀昌。

  调甫居士生前有愿。欲葬三宝地。今于本寺东园觅得片地。当下葬时。其嗣惟龙请为掩土

  这一片地。乃是过去诸佛之所住处。其基坚固。金刚所成。黄金以为殿宇。白玉用作阶砌。非证惟心。净土者不能有此最吉祥报。况乎 沟左绕。梅岭右盘。永为安贞应地者哉。调甫居士今得其正脉。从此荫儿孙则儿孙蕃盛。植福德则福德昌隆。盖生前有愿。没后不忘。乃尔兹者承诸宝眷请法之诚。不妨更资一偈。忆昔古灵山。金仙曾有记。调甫大居士。超然登佛地。

  慧照寺行震行灵二法嗣为师大鉴和尚请封龛

  六年驻锡淮南寺。剪棘披荆道力宏。最惜功程尚未半。那堪愿海忽先倾。恭惟慧照堂头和尚江门嫡子。弁岭亲孙。应运住名蓝。不惮捍劳忍苦。存心荷祖道。宁辞旰食宵衣。变瓦砾为释梵之宫。机缘凑矣。芟荆蓁作象龙之窟。报龄促焉。正期慧照长悬。岂意神光忽敛。 水人天咸添惨戚。蜀岗风月顿减清辉。虽然善知识以生死为游戏之场。故长沙岑大虫云。不识金刚体。却唤作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诸人若委悉。则慧照一灵长在。如其不尔。良久云。殷勤且为扃云户。留契湘潭无缝机。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二十(终)

  扬州天宁雨山思和尚塔铭(并序)

  震旦初祖圆觉大师曰。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故凡绍斯位者类多乘愿命世。亚圣大人。故能俯仰以超诸有。谈笑而起真宗。住法王家。持法王令。广大以存心。勤苦以立教。接从上之脉。传无尽之灯。道契
宸衷。名满天下。近世若我雨山和尚思公者。固无忝于超然过量之称矣。公名上思。字雪悟。晚号雨山。族出泰州于氏。其先本吴人。明初迁于海陵。遂为泰州著姓。公生而凝重。不类常童。稍长益自异。雅慕空宗。志存向上。乃走郡之天宁。以图出世。时方丈恒和尚继灵隐老人法化。大唱临济之道于淮南。衲子趋承无间。遐迩大江以北。使三峰一灯炳耀不绝者。实自兹始。公以初机跌荡炉鞴。疑情猛烈。寝食几废。恒每示以本色钳锤。恍然有得。时万杉璞和尚居西堂。重与勘辨。极称赏之。公时犹布巾芒屩。若卢行者之在黄梅。众无知者。嗣后始就净业庵。礼新开上人剃染。从恒和尚而纳具焉。未几腰包南迈。谒具老人于灵隐。俾居近侍亲炙。休光敏励。操持温研不替。老人一日顾谓曰。子之因缘合在天宁。亟行无滞。为我子。为我孙。均不失为老僧印下物也。公即日礼辞北返。恒遥见。喜曰。吾待子久。不意迟至今日。复子才放。即命领职。公愈谦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