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悬楚。三五年中梦到吴。问渡已知乡语异。惊栖谁慰旅魂孤。西山茅屋相延久。归去乘时种野蔬。

  挽陈卜翁

吴陵款叙得相亲。别后常怀道谊真。正仰灵光尊鲁国。何期宝剑失延津。藕花净侣添高士。洛社耆英少哲人。莫谓故园风月冷。森森玉树喜长春。

  除夕书怀

数载区区兴未删。聊将踪迹寄 关。杖头尚有烟霞色。衣上浑无泥水斑。处世缘悭由计拙。供僧粮少为时艰。地炉坐待宵寒尽。明日春风好听还。

  雨华朗巳和尚五帙

刹竿谁谓近城边。户绝烦嚣别是天。石阁坐来风叶满。法坛望去雨花连。两时清供惟随众。一味高闲不入廛。顾我疏慵无可似。聊将短句祝长年。

  次答王歙州兄弟

才过昭阳意便降。人文始信是名邦。麟超众角原无二。璧换连城况有双。东壁输君称学府。西关老我竖云幢。同堂已获三生契。招手谁云尚隔江。

  挽张普照居士

最怜今夜月。普照在空陔。正羡碧天好。陡然成夜台。忘机天独惜。有德世同哀。顾我空门士。惟浇茗一杯。

  次答张孺子居士

帝释何劳花雨庵。瑶篇真足胜优昙。蒲团已得头陀坐。竹榻还期学士参。元亮风流曾入社。远公老懒爱居龛。况君高尚今无比。金锡遥招烟水南。

      又

岭南从不重袈裟。卢老身居处士家。顾我山中余净土。笑他海外觅楞伽。刹那荐得机方正。拟议寻思路即差。少室宗风灵鹫旨。都来消受一杯茶。

  次宜岩禅人咏三峰丈室前双桂韵

二株承祖谶。挺出傍吾尊。余翠盈诸壑。清阴聚一园。久昌因结子。新茂得培根。法苑萧条日。何缘共晓昏。

  示大觉专使渭天禅人

天宁门户泼天开。半载劳君两度来。任事不辞途路苦。悬知他日定成材。

      又

入门已羡足威仪。专对头头不辱师。以古论今无几几。仲安之后有厮儿。

      又

拜别维扬去雉城。一帆风正助君行。还家好记吾言语。大觉门庭要力撑。

      又

传闻结制在今冬。蹴踏堂中看象龙。但得规模存古意。何愁法苑不回风。

  次韵送慎修禅人回灵隐

山行不挂杖头钱。半拨闲云半拨烟。十载浪为淮海客。何时踏上祖翁田。

  赠马郡丞鲁士

忆昔江州白司马。爱闲结屋炉峰下。放歌日夕恣卧游。七贤五老相共也。既而量移古杭州。太守风流闻朝野。冷泉西湖枕席间。继其高躅谁能者。豫章大士乃其人。清明在躬气如神。一自熊车下兹土。山河草木皆长春。公余犹复喜禅坐。清献诸公不是过。笔头点出金刚眼。时与诸方相唱和。为政六载心间闲。德音着得满 关。路不拾遗人自肃。黎庶仰之如泰山。天宁寺古路尤滑。石头不避公常踏。卢老从傍高喝采。宰官身现是菩萨。即此犹为公绪余。政声有日动宸居。香山功业书竹帛。何难并驾与争驱。

  挽李孚翁

身世如云叹莫禁。道人何事亦哀吟。选官易了生前愿。护法难忘没后心。香国有灵何日到。玉楼无伴几时临。不须更着招魂赋。旅榇而今返故林。

  酬冒青若居士仍步孺子原韵

雉城风雨冷茅庵。谁过荒斋访瑞昙。云板乍敲高士至。风帘才卷野僧参。心真不碍居尘土。道在何须恋石龛。坐久浑忘归路晚。夕阳草色暗城南。

      又

青毡原不异袈裟。儒释分明共一家。苦海人非无孽种。慧苗君自有灵芽。庄生一指由机感。演若双头为见差。踏得故园田地稳。何妨来饮赵州茶。

  酬丹霞澹归和尚兼次来韵

名山难得是芳邻。岁暮何缘共一亲。论道惟公偏识晚。谈心以我独知新。山中白社推遗老。云外丹霞谶后身。此际谩言交臂失。东南半壁望伊人。

  赠王草堂居士

王子真才隽。风流绝比伦。偶乘京口棹。来踏广陵春。天地空双眼。江湖老一身。萧斋时晤对。风月更怡人。

  次答李汤孙居士同诸公过访

翩翩王谢让雄才。相率来探白社开。草阁留君聊宴坐。山钟催我又登台。松交期向岁寒见。梅信早从春暖来。不用掌擎香积至。大千都是净名财。

  鹤山朱居士以诗见访次韵酬之

鹤山居士善通方。论得心经旨最长。世外何人称巨子。尘中有客事空王。疏慵久厌悬河舌。辛苦仍操渡海航。自愧虚名无所似。徒烦长者赠瑶章。

      又

乡园以齿独公尊。来访昙摩脚下孙。龙树传经非有相。鹿门学道贵忘言。庭前翠柏承真谶。波面红莲得至源。自昔廛居称大隐。敢劳遥羡坐云根。

  松山和尚相访旋以诗赠次韵酬之

漫笑芒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