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里转大法轮。殊非难事。且道目前毕竟以何为验。良久云。客是主人相。师便下座。

  晚参。世尊一大藏教只说得个半字。祖师一千七百则公案只说得个满字。蓦竖竹篦云。须知这里半也收不得。满也收不得。有时 跳上天。撞倒南辰。磕落北斗。尽乾坤一时黑暗。你这伙漆桶向那里安身立命。众无对。遂以竹篦旋风打散。

  念慈谢护法请为阎太恭人对灵。小参。凡圣分明共一真。急须着眼看仙人。从今脱却娑婆苦。珍重莲花国里身。

  公逊谢护法请为亡室张氏对灵。小参。生灭原无住。一灵性自真。回头登彼岸。莫谓失青春。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四(终)
嘉兴大藏经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五

  嗣法门人  记

  住维扬天宁禅寺语

  康熙十九年腊月初五日。师在龙舒白云院受扬州李都谏乔梓。暨阖郡缙绅。文学居士。众房耆旧。及阖院大众请。住天宁禅寺。于次年二月十八日进寺。是日。拈花庵天镜灵玺两和尚同李府众护法请上堂。拈香云。此一瓣香。同日月之高明。并乾坤之博厚。爇向炉中。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万岁万万岁。伏愿销锋铸钁。折箭为薪。四海晏清。万民乐业。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出则为瑞为祥。处则为珍为玉。奉为本府当道尊官。乡绅孝廉。文学居士。伏愿身膺五福。位崇三台。扶社稷。依阙里之言。护佛法。遵灵山之嘱。复拈香云。此一瓣香。有根有本。无枝无叶。今朝特地宣明。一任人嫌饶舌。专为供养即此堂上先师上巨下渤老和尚用酬法乳。敛衣就座。上首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浪迹江湖二十春。归来不觉鬓毛新。殷勤说与诸仁者。我是昔人非昔人。还有共相证明者么。请出众相见。兴教和尚出问。据灯王座。祖令孙行。坐宝华床。父作子述。如是之义。久已亲闻。向上一机。如何指示。师云。瞒兴教不得。进云。和尚不得退己让人。师云。也须大家出只手。进云。与么则扶起先师正法轮也。师云。何幸如之。进云。秪如临济昔日以两问两打。建立黄檗宗旨。且道棒头消息如何商量。师打云。验在目前。进云。即今和尚开堂。以何法要建立先师宗旨。师云。得恁么不领话。进云。可谓日月出矣。爝火息矣。师云。大众记取此一转。问。滹沱一派。直到 江。请问和尚。如何是相续底句。师云。渊源有据。进云。若不上来。焉知端的。师云。端的底事作么生。进云。今日可谓一彩两赛。师云。非上座不委。进云。灵山授记。不过如此。师云。谑我。问。格外提持则不问。当阳直指事如何。师云。你是武昌城里僧。进云。与么则木人起舞。石女讴歌。师云。且道是何曲调。僧便喝。师便打。乃云。天宁古刹。淮楚名蓝。乃人天普会之场。亦龙象蹴踏之所。过去诸佛已灭。未来诸佛未生。正当佛法委在今日。且今日事作么生。若向这里道得一句。便见译经台畔风月常新。大树堂前楼阁仍旧。昔本不变。今亦何迁。依然广大门庭。真实宝所。如道不得。看新天宁画蛇添足去也。蓦拈拄杖卓一下云。看。看。即此便是菩提场。是普光明殿。是大安隐幢。是最吉祥地。故从上诸圣吹大法螺。击大法鼓。转大法轮。演大法要。无一尘不普现色身。无一刹不成等正觉。究极而论。名虽有种种而实无种种。相虽有种种而性无种种。诸仁达得无种种性底落处。则入刹那际。平等三昧。始知释迦老子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然后于毫端顷不妨广作佛事。演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解脱海。演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神通海。演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智慧海。演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海。乃至若慈悲。若喜舍。皆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于一毫头上悉皆具足。如昔华严会上具足优婆夷得无尽藏福德门时。于一小器中充足无量美味饮食。又如明智居士得随意出生福德藏门时。仰视空中。悉雨无量珍宝。随众生心悉令满足。有如是殊胜。有如是饶益。有如是灵妙。有如是德用。是故昔跋陀尊者于晋太元间居此。译华严经。感青龙使者护法。昔年圣迹犹存。及唐而孚上座亦于此讲涅槃经。被禅者激发悟道。今日芳名不坠。诸仁者。华严以法界为宗。涅槃以佛性为宗。复卓拄杖一下云。须知法界佛性总不离这里。若向这里承当得去。于唱教门中足可观光。若据衲僧正眼观来。犹是倚草附木汉。不见近代灵隐礼和尚住此山时。一日示众云。山僧自幼蓄得一个焦尾大虫。以肉为命。因甚不食自己。良久云。云门解忌口。灵隐师翁具大慈悲。故能于平地上树起尸之德。荆棘里施歃血之功。美则美矣。其奈只有本色钳锤。未具出群作略。天宁小孙则不然。山僧自幼蓄得一个焦尾大虫。牙吒髿底当路踞坐。等闲咆哮一声。不惟风生大壑。亦且威振长林。若有向这里拶得一路出。与伊相见。山僧一期出世事毕。且启后承先。同心同德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云。全凭众手移山力。扶起淮南旧刹竿。结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下座。

  二月十九日。泰州恒明上座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