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佛游奈丛树间,与五千比丘,二万菩萨俱。因诸四部弟子,不能专心听法。乃嘱阿难宣传法教,于石室中。布刍草坐,晏坐三月。变身往诣东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与诸如来说要集法。文殊劝诸菩萨同往,诸菩萨皆不往,文殊独往。天王如来移置铁围山顶,文殊即于山顶修四意止。四万二千天子来觐听法,各证无生法忍。直俟诸佛说要集竟,各还本土。天王如来放右掌光,入文殊顶。文殊与诸天子同到佛所,见离意女在佛前坐,入于普月离垢光明三昧。因问何故移我而不移女?并问此女本末。佛言,待女出定,汝自问之。文殊尽其神力,不能令女出定。因问谁能令出定者。佛言,唯有如来,及弃诸阴盖菩萨,能令出定。说此语已,世界六种震动,文殊求佛,请此菩萨从下方来,敕令出女子定。菩萨谦让于佛,佛乃令女出定,与文殊酬唱法要。佛遂发明文殊本从此女发心,此女又从弃诸阴盖菩萨发心。假使满世界文殊,不及此女所得三昧。假使满世界此女,不及弃诸阴盖所得三昧。假使满世界弃诸阴盖,不及如来举足下足事。然而天王如来,亦此菩萨之所开化。十方无量诸佛,从其开化。已灭度者不可计,现成佛者不可计。说此法时,普光世界,获益无量。此土遥闻,亦获大益。释迦佛敕弥勒受持流通。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 (南罔北短)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陀林中,淫女弃一小儿于路空处。众皆往观,佛至其所。种种问答,次令现通。诸天蒙光,皆悉来集。因名为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其记。

  央掘摩罗经(四卷) 悲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祇园,说执剑大方广经。有婆罗门孤子,名一切世间现。顺恶师教,取千指作鬘。将欲害母,佛往度之,说种种偈,欲税佛指。佛亦说种种偈答之,遂令降伏。帝释梵王四王献与衣钵,各受诃斥。魔及树神,亦皆被诃。大弟子等。皆悉被难,亦与文殊菩萨论不空义。佛为授三皈五戒,央掘答以一皈无三。及杀烦恼盗菩提,等义。佛又问以一学之义。央掘偈答,增一至十,具明大乘与声闻异。佛唱善来,示成罗汉,同入祇洹。十方菩萨,悉皆云集。央掘问佛,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此。佛敕与文殊同往北方问于他佛。乃至十方各问十佛。十佛皆言释迦即是我身,彼当为汝解说。央掘仍来问佛,佛为广释百句生因,次明持经之难,须成就五八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兴四种兵,共来佛所,佛为发迹。央掘即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化身。文殊是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化身。

  阅藏知津卷第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七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六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 (南五北伤)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如来光明品第一,佛在迦兰陀竹林,与六万四千比丘,七万二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网明菩萨赞佛光明,佛为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召东方思益梵天,同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于娑婆国土,于毁于誉。心无增减(一)。闻善闻恶,心无分别(二)。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三)。于上中下众生之类,意常平等(四)。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五)。于他阙失,莫见其过(六)。见种种乘,皆是一乘(七)。闻三恶道,亦勿惊畏(八)。于诸菩萨,生如来想(九)。佛出五浊世,生希有想(十)。四法品第二,思益菩萨问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萨正问品第三,网明菩萨问何谓正问,思益菩萨具答邪问正问不同,五百比丘不解。网明重启,思益说涅槃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尽解脱,思益复问种种名义。佛具答之。

  四谛品第四,佛为思益说真圣谛,不得一法是实是虚。

  叹功德品第五,思益广叹信解此法功德。

  如来五力说品第六,谓一者言说,二者随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门,五者大悲。如来大悲品第七,说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

  幻化品第八,网明问,思益答。佛赞印之。舍利弗叹仰之。普华菩萨,及网明菩萨,皆与舍利弗问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萨光明品第九,佛因大迦叶问,敕网明放爪指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与佛无异。下方四菩萨来,不知何是真佛,发诚实语。佛乃升空,令得作礼。

  菩萨受记品第十因迦叶问,授网明菩萨记。因思益问授记义,具明过去不得记及得记因缘。谓依止所行,故不得记。出过一切诸行,具足六波罗密,故得受记。若菩萨能舍诸相,名为檀波罗密。能灭诸受持,名为尸波罗密。不为六尘所伤,名为羼提波罗密。离诸所行,名为毗梨耶波罗密。不忆念一切法,名为禅波罗密。能忍诸法无生性,名为般若波罗密。

  萨婆若品第十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