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耶。曰妻妾可名圣贤父母。性一也。伦者迹也。现今父母妻妾各有其形。岂得混迹而丧伦耶。以迹观则殊尊卑。以性观则等亲爱。视父母兄弟如路人则不可。视妻妾奴仆骡马如父母。未尝不可也。视万物如父母亦未尝不可也。万物既可视如父母。可忍杀而食之耶。如是难者。是以迹驳性。以事障理。而有限之恩焉能驳无碍之辩耶。又六道中必有父母者。以众生自有识神以来。生死轮转。恒河沙之恒河沙不足较。劫数之多。遍观大地。无芥子许。不是众生舍身受身处。备经六道。生生皆有父母。其劫数恒沙不足为较。曾为父母眷属者恒沙亦不足较也。大地既无芥子许。不是众生受身处。则六道中亦鲜有不是亲缘眷属者。总之亲而复冤。冤而复亲。近而复远。远而复近。上而复下。下而复上。改头换面。从冥入冥。互不相知。悲夫。轮回颠倒甚至于斯。然人之父母妻妾子孙奴仆骡马及所杀众生亦非无因而相遇。必是多劫多生亲缘眷属。或冤或亲。因缘相感。聚于一时也。寒山有言。我笑他家颠倒颠。媳妇骑驴阿翁牵。骑爷马。擂自皮。锅里煮着肥羊肉。羊肉都是沾亲带故人。知此可忍以众生肉举筋下咽耶。

  又。妻妾奴仆骡马中或有多生亲缘眷属而不为罪者。何耶。曰。非全无罪。但就世间肉眼不明不知而无犯伦之罪。其实是生死重业。故佛教人出生死。一切悉离也。如人有犯上者。或杀或淫。或天加之雷霆。或王加之刑法。必至大辟。人有梦中犯上。亦有淫杀盗妄者。在佛法则不容。在世法则付之不知。无可证明则不加罪。而天地鬼神或知之。以梦事沉迷。亦不见过。梦迷既可减过。而多生亲缘或有在妻妾奴仆中。以隔生不识。过亦可减。但出世圣人厌其颠倒耳。或曰梦迷犯上可减过。隔生不识有长上。误为妻妾奴仆者。亦可减过。独不曰隔生不识。误杀亲缘。亦可减过耶。曰。此言迷谬。不足论也。妻妾奴仆是摄受因。杀生是惨毒因。以惨毒加蚤虱尚有罪。况加之鸡犬。加之牛羊。加之骡马。加之多生父母而可无罪耶。佛言六道中有父母者。意在生人亲爱。救众生之惨毒。非以隔生论伦理也。

  为安城石者朱太史结放生社文

  古杭云栖大师乘愿力来。为净土法门中兴教主。广远法师之弘范。绍寿禅师之芳猷。诚弥陀示现。慈氏分身也。著述甚多。盛行于世。有戒杀放生等文。而慈覆万灵。得全生活。往生安养者非算数可知。有七事不宜杀生之戒最为明训。能启千古不觉之习弊。有智识读之无不涕泪太息也。吉州安城石者朱居士慧性猛利。信从多劫多佛深种善根而来。闻道即有深契。从病僧受诸佛净戒。遵云栖戒杀放生之仪。合普门慈悲护念之旨。举家持年三长斋。严于戒杀。于云栖七事中抽生日一事。自本家不论尊卑长幼生诞之日。不许杀生。将平素诞日杀生宴会之费买各般生命放之。再来庵放生。所随彼天年长短。自去自来。以免汤火刀砧之苦。资之食寝法力之乐。即合家护念清净。可谓变火宅为莲花净域。转眷属为菩萨伴侣。欲同之亲里。结放生社。广此一行以及诸方。周于天下皆知天地同胞。万物一体。以跻天下同仁也。然石者公此一念。虽不敢妄拟是佛。是菩萨。是圣贤。但世间凡俗之念不能收之。石者公恐此一行不能恒普。欲病僧一言以鉴于后。盖放生戒杀一事乃圣贤之本心。从古至今。碑铭传记甚广。岂容再说。但条理放生所得宜。不至虚名废坏为善。可为远大之念也。要择一宽广地。建庵作放生社。后靠山。要高远。围筑为放生所。前离庵百步外开一大放生池。高筑垣墙。近池建接引佛殿三间。安僧十二众。修净业。昼夜六时以佛声熏悟所放生物。凡放生主人随家丰俭。素常生日所费广者不可苟减。素常生日所费少者不可强增。但依常随宜为善。凡所放生物大至牛羊猪犬。小至鹅鸭鱼鳖。田鸡鸟鹊等物。陆生安之以陆。水生安之以水。以各生其生。各乐其乐。野生放山林。家畜养之以栏栈。亦须严防密护。勿使盗贼狐狸侵犯。若放之而不守护。亦徒有放生之名。而无放生之实。每凡作会之日。请僧六众。礼忏一日。以资所放生物神识。消彼往业。此日多买生命。依云栖放生仪作法放之。其能放之人个个是圣贤。用心所放之命物物具圣贤妙性。形相虽。殊同一生活。念虑各别。共一真源。人为万物名相标扬。万物为人耳目玩悦。有人无物。人则顽然。有物无人。物则寂尔。人物对待。文彩昭然。是则人物互相发用。彼此互宜安生。互相供乐。互相明心。岂不是庄严净土。岂不是圣贤同临。岂不是天地同胞。万物一体。岂不是天下同仁耶。聊计此。

  放生社文

  丙子夏月。避暄苏溪桂柏园中。有诸上善人结放生社。持此册求一语。以为盟证。病僧喜曰。诸善男子放生之道大道也。古今圣贤。世出世法。唯一生字而已。离生之外。无道可言。盖天地万物同一生理。凡血气之属莫不有知。但有知者均谓之佛性。所以谓上至诸佛。下至蝼蚁。佛性皆然是也。一切山川林薮之属。皆无智识。均谓之法性。佛性法性。有情无情。差别不一。同一生理。所以古圣先贤观得生理既同则护惜万物。与护惜己身等无有异。书云。非时杀一兽非孝也。非时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