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是,吾亦如是。”

  颂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山河大地起悲风。浮云散尽光皎洁,星自星兮辰自辰。

  让和尚居南岳时,马祖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曰:“图作佛。”师一日乃取砖于彼庵前磨,曰:“磨此何为?”师曰:“磨作镜。”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坐禅岂得成佛?”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于是悟旨于言下。遂印心传法。符西祖谶“马踏杀天下人”之语,南宗阐于江西。

  拈云:“坐禅求佛,捏目生花。磨砖成镜,惑乱人心。这二老汉,正好一坑埋却。”

  颂曰。

  南山下雨北山雷,马师却被让师惑。一片浮云消散尽,自知分明说向谁?

  双林善慧大士因梁武帝请讲经。士升座,以尺拊案一下便下座。武帝愕然。志公乃问:“陛下会么?”云:“不会。”志公云:“大士讲经竟。”

  颂曰。

  大士讲经太不良,却于梁殿动龙颜。当时不得志公老,走向双林不得安。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颂曰。

  世间相常住,猢狲会上树。刍狗吠天明,佳人不出户。

  文殊所说《般若经》:“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颂曰。

  酒肆淫房随处游,十方世界任悠悠。闲来高隐千峰外,天不管兮地不收。

  《金刚般若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颂曰。

  室居端坐默无言,夜静更深月上窗。不觉西风连夜吼,无言童子口喃喃。

  《楞严经》云:“佛谓阿难:‘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颂曰。

  若能转物即如来,万斧千刀劈不开。堪笑灵山会上客,瞿昙一坑都活埋。

  金陵志公和尚令人传语南岳思大师云:“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一向目视云霄作么?”思云:“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度?”

  颂曰。

  谁知更有众生度,三世如来一口吞。路远夜长休把火,大家吹灭暗中行。

  丹霞于慧林寺,遇天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曰:“木佛何有舍利?”“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院主自眉须堕落。

  颂曰。

  古殿沉沉夜色深,欲将木佛劈为薪。只图一夜烘烘暖,不管他人却受惊。

  《法华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颂曰。

  深固幽远隔千山,到者方知不夜天。万语千言人不识,至今千古错商量。

  昔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请赴堂,德曰:“我今日在庄上吃油糍饱也。”侍者曰:“和尚不曾出入。”德曰:“汝去问庄主。”者方出门,忽见庄主来谢和尚到庄。

  颂曰。

  近者不能闻,远者不能见。世间多少人,不见油糍面。

  盘山宝积一日于街市见人在肉肆买肉云:“精底割一斤来。”屠儿放下刀叉手云:“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闻之忽然大悟,归以所告马祖,祖可之。

  颂曰。

  沉潭露月似银钩,隔岸金鳞解点头。万里烟尘俱荡尽,数声羌笛满天秋。

  云门垂语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作么生?”自代云:“逐物意移。”又曰:“云起雷兴。”

  颂曰。

  南山云起北山雨,碧玉含辉君荐取。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肯乃方许。

  临济示众云:“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面门出入,初心未证据者看看。”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济下禅床擒住,者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

  颂曰。

  觌面相呈答者亲,谁知枯木有龙吟?河边渴死人无数,可笑为人不识心。

  凤栖同安禅师问僧:“眼界无光,如何得见?”僧曰:“北斗东转,南斗西移。”师曰:“夫子入太庙。”曰:“与么则同安门下道绝人荒去也。”师曰:“横抱婴孩,拟彰皇简。”

  颂曰。

  一场酬答最分明,山自高兮水自深。一对鸳鸯描不就,双双飞入九洲城。

  赵州因秀才问曰:“佛不违众生愿否?”师曰:“是。”“某甲欲觅和尚手中拄杖得否?”师曰:“君子不夺人之所好。”曰:“某甲非君子。”师曰:“我亦不是佛。”

  颂曰。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开放李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