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藏经 牧牛图颂


  刊牧牛图颂序

  牧牛之说创自契经。牧牛之人则历代诸祖也。然其说其人虽见于佛祖。而牧牛之功于何见之。诸大禅师之图颂所以照耀古今。为人之标榜耳。(信)本俗子。未纯牧牛之功。窃见 梦老和尚所辑图颂。真集牧牛之大成者。欢喜踊跃售诸梓人。公之天下。庶不辜佛祖一片为人苦心。

  时
康熙戊子年佛诞日白山纳信稽首撰

  梦庵格禅师辑牧牛图颂目录刊牧牛图颂序(纳信)原叙(云栖宏)又叙(南涧格)普明目次普明禅师原唱磬山修禅师和箬庵问禅师山茨际禅师玉林琇禅师牧云门禅师闻谷印禅师严 轹居士迦陵音禅师续辑梦庵格禅师纳允庵居士梁山目次梁山远禅师原唱(并原序)灵隐希彝禅师和千岩长禅师楚石琦禅师迦陵音禅师续辑梦庵格禅师纳允庵居士跋(迦陵音)

  牧牛图颂原序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则牧牛之说所自起也。嗣是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又问牛作么生牧。答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则善牧之人也。又大沩安公之在沩山也。曰吾依沩山住。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又白云端公之于郭功辅也。诘之曰牛淳乎而。若自牧若教他牧。层见叠出于古今者益彰。彰矣后。乃有绘之乎图。始于未牧终于双泯。品而列之为十。其牛则如次初黑继白。以至于无粲如也。而普明复一一系之以颂普明未详何许人。图颂亦不知出一人之手否。今无论惟是其为图也。象显而意深。其为颂也。言近而旨远。学人持为左券。因之审德稽业。俯察其已臻。仰希其所未到。免使得少为足。以堕于增上慢地。则裨益良多。遂录而重寿诸梓。外更有寻牛以至入廛。亦为图者十。与今大同小异。俱附末简以便参考。若夫一超直入之士。无劳鞭挽。而天然露地白牛。不落阶级。而刹那能所双绝。则图成滞货。颂成剩语。览之当发一笑。吾无强焉。

  万历己酉佛诞日后学袾宏谨书

  又序

  普明牧牛图颂源流。云栖序之详矣。但叙云外更有寻牛以至入廛。亦为图者十。与今大同小异。附末篇以便参考。而不及梁山远公序偈何也。况梁山原唱既妙。附和代不乏人。其见地超卓声调轩亮。希彝千严楚石三公独据上流。普明原唱从而和之者固多。而磬山真寂南涧绿罗 轹次序井井。颇与普明相捋。至于别展机轴短音促节。精义入神惟大觉普济禅师为最。真今古所不及。今将诸大老颂和普明者。附普明和梁山者。附梁山汇成一帙。刊布流通使天下参学之士。得因图颂想见先德造谊。复因先德以自考验其悟证。则牧牛图颂有裨于禅者。较之南泉犹出一头地在。

  康熙四十四年佛诞日武林南涧梦庵超格识

  未牧第一图

  

    牧牛十颂

      古杭南涧梦庵超格辑

  未牧第一颂

  生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普明原唱

  水云渺渺乱声哮。密密寻踪路更遥。昼夜风霜不知处。恐伊相犯别家苗。

  磬山修次韵

  走遍天涯逞意哮。穿云涉水路迢遥。多年一片闲田地。蹂踏堪怜损稼苗。

  箬庵问

  水草溪边纵意哮。鼻头无系去迢遥。谁知宇宙皆王化。乱踏云山犯稼苗。

  山茨际

  湘之南潭之北。头角分明。东触西触。

  玉林琇

  空蒙一片羡丹丘。何处天牛晚未收。染得浑身都是黑。牧人追逐气难兜。

  牧云问

  信足奔驰不惮劳。东西南北路迢遥。只贪刍草平田阔。忘却家乡有异苗。

  闻谷印

  云山堆里一声哮。头角宛然家信遥。满地闲花都踏遍。那知异草并良苗。

  严 轹居士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野性颠狂声乱哮。归途不识路岐遥。那知脚下泥深浅。只管奔驰混踏苗。

  梦庵格

  昂头野甸一声哮。只顾奔驰路已遥。烟水茫茫迷岸畔。蹄涔不觉犯嘉苗。

  纳允庵居士

  初调第二图

  

  初调第二颂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全)得山童尽力牵。

  普明原唱

  才获绳头把鼻穿。谩将痛处更加鞭。也知乡井迢迢远。拽转头来着力牵。

  磬山修次韵

  鼻孔生狞不易穿。一回入草一加鞭。狂心何计能拴缚赖有山童把索牵。

  箬庵问

  芒绳初把鼻相穿。熟处难忘痛着鞭。分付牧童牢守护。莫教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