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争睹之尝召至禁中赏赉盈积后至李氏园跃入池不可复获(晋时江夏张骋所乘牛忽人言犬亦人言唐光启元年河东有牛人言宋乾道初虎丘之雀人言荆南之虎人言卢传素家马人言梦泽之鹿人言南唐苑中鹿亦人言于阗野豕人言渭南主人猪亦人言严遵美家猫犬相对人言邻阳龚纪猫人立而言罗含之鸡能人言西周之犬能人言郑宏之之犬黄撅能人言华表之鹤人言王周南家鼠能人言路岩家马忽作人言东都龙门寺蜂作人言南州白鹤作人言固知人与众生异形同体)。

  黄帝游雒水见大鱼雨七日鱼流而得图书帝与天老迎之至翠沩之泉有鲈鱼溯流而至兰叶朱文五色毕见沉白图以授帝盖河图雒书也禹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汤观雒有黄鱼化为黑玉武王渡孟津白鱼跃舟腹下有赤文成字鱼者龙之属也鱼可食乎。

  姚江徐侍御舟中鳖作人言或命放之庖人不听就烹剖中有带甲人骑马似天神状庖人大惊仆悔无及矣。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六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世辟

  轩辕访道汉武求仙苟知崔浩之非自鲜阿阇之难故登列辟致儆将来。

  黄帝访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书其言与佛乘合。

  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飞至殿庭诏问群臣无知者傅毅王遵等推周书异记谓西域有佛身黄金色是其祥也帝遣博士中郎一十八人入西域求佛法至月氏国遇梵僧摄摩腾竺法兰奉佛经像来京师诏于西雍门外立寺因白马驮经遂名白马寺永平十四年诏道士费叔牙等与沙门辩法时正月十五日火大作佛经像不毁方士稽首钦服。

  摩腾法兰言如来入灭遗舍利育王设塔在支那者共十九处雒阳城东其一也夜有光怪民呼圣冢即日驾幸其处见三身现圆光中侍卫呼万岁因为建塔凡九层高二百尺明年有金色手现塔顶。

  永平中楚王英喜为浮图每斋戒奉缣赎谴帝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

  简文帝时沙门竺法义讲经殿中王导孔敷承风敬友武帝亦预席。

  简文帝尝作十空诗有云空持生识縳徒用长心灾六尘俱不实三界信悠哉又云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晋武帝太元六年立精舍殿内延诸沙门讲道。

  晋哀帝兴宁中沙门竺法潜讲般若于禁中着屐上殿都人聚观帝强以衣冠不允及宁康中入寂帝锡诏曰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高弃宰辅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世外笃勤匪懈赐缗钱十万助建茔塔敕葬沙门自潜始。

  宋文帝谓丹阳尹何尚之曰适见颜延之宗炳著论发明佛法甚为名理并是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感此化朕则垂拱致太平矣。

  西域献火浣布袈裟宋文帝尝自服之。

  宋文帝欲持斋不杀那跋摩尊者谓之曰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安在辍半日之餐全一物之命然后为弘济耶须贻勤俭绥邦国耳帝抚几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如师之言可谓天人之际矣。

  宋明帝旦食常斋日诵般若经感舍利自空而下造湘宫寺又造弘普寺设丈六金像奉之。

  竟陵文宣王齐之诸公子也笃意清尚雅好宾客每招致僧侣讲论佛法弘支许之风亲为众僧行水赋食。

  北齐文宣帝诏僧稠至京师受菩萨戒因建云门寺于邺以居之。

  北齐成帝受菩萨戒于法上沙门修布发掩泥故事梁武帝作金刚忏文有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武帝足行离地顶有祥光日中无影)。

  梁天监中赐法师慧超为寿光学士。

  梁武帝自披袈裟讲放光般若经感天雨花地变金色时谓之佛心天子。

  武帝于华林园重云殿集四部众自讲三慧般若经时傅大士在会王太子问法又刘中丞亦问法士曰日月停景四时和适云。

  武帝尝于含光殿焚疏默请云光法师及志公斋翌日志公果至。

  志公年九十三入灭梁武帝以金二十万易建康钟山葬之建浮图五级敕玉筠勒碑其上。

  昭明太子创惠义殿于东宫招天下名僧居之。

  北魏献文帝雅好浮图禅位太子自称太上徙居崇光宫宫在北苑建鹿野浮图于苑中招致僧徒与谭禅理。

  献文帝尝造天宫寺作佛像四十三尺又于长安北台起永宁寺塔七级高三十丈又云中造建明寺四方诸寺一千余所度僧尼七万七千人时颇称治。

  魏孝文帝令六宫侍女持六斋慕道者放之出家度僧尼万四千人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

  孝文帝诏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命佛陀禅师居之(同时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祠祭)。

  魏宣武帝自讲维摩经于式干殿令沙门流支译论于紫极殿又别立永明寺瑶光寺凡寺一万三千僧二百万。

  北魏胡太后造石窟寺于伊阙设金玉像为浮图九层高九十丈又造永宁寺于宫侧颇极华侈。

  陈文帝天嘉四年设无遮大会于太极殿僧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