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字函第三卷)。

  三。地里远近

  经音云。分析诸色。始自极微。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量。积七金尘为一水尘量。积七水尘为一兔毛尘量。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积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量。积七牛毛尘为一隙游尘量。积七隙尘为一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穬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肘(又云。二尺为一肘)。八寸曰咫。三尺曰武。五尺曰墨。六尺曰步。七尺曰仞。八尺曰寻。十尺曰丈。丈六曰常。复次四肘成一弓。五弓成一杖。二十杖名一息。八十息名一俱卢舍。八俱卢舍成一由旬(或云逾缮那。或云由延。即四十里)一牛鸣地。其声五里。

  四。僧祗算法

  又云。按此方黄帝算法。总有二十三数。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从万已去有三等数法。其下者十十变之。中者百百变之。上者倍倍变之。今华严经阿僧祗品。用中上数法。初数便云。一百洛叉(洛叉。此云万)为一俱胝(此云亿)。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此云兆)。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此云京)。直至不可说。总一百二十大数。则非世间之算数也。(弁字函第四卷下)。

  智度云。阿僧祗。阿者秦言无。僧祗者秦言数。故谓之无数。(形字函第一卷)。

  大千品(因缘有七)

 三千摄为一佛刹  上下复有异乾坤

  一。三千一刹

  阿含经云。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恶道。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坏。众生所居。名一佛刹。(履字函第八卷)。

  俱舍偈曰。

四大洲日月。须弥六欲天。梵世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名为一中千。此中千千倍。名为一大千(展成百亿之数)。

  二。上下天地

  毗婆沙论云。如说。下方世界无边。上方世界无边。此中有说。上下重累。谓从此界风轮之下。虚空悬远。有下方色究竟天。彼下展转。乃至风轮。次下复有色究竟天。展转向下。乃至风轮。如是展转。下方世界。乃至无边。又从此色究竟上。虚空悬远。有上方风轮。彼上展转。乃至色究竟天。次下复有风轮展转向上。乃至色究竟天。如是展转上方世界。乃至无边。(神字函第三卷)。

  三。华藏刹海(指出娑婆)

  华严经云。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在华藏世界海中。如天帝网分布而住。此最中央。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出一切香。摩尼王庄严大莲华安住。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其最下方最胜光。遍照世界。净眼离垢灯佛。此上第二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世界。师子光胜照佛。此上第三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世界。净光智胜幢佛。乃至第十三重。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最上第二十重。妙宝焰世界。福德相光明佛。

  ○次有离垢焰藏等。十香水海。十世界种。亦各上下二十重(重重刹佛并例前举)。

  ○复次变化微妙身等。一百香水海。一百世界种。文分十段。段段先举。九海九刹。不云重数。至第十海刹。各各四重并至轮围山(经意举此刹海。各随方面望直而出。若段段次第拈来。团团合而为一。以轮山为界。则十重翕然周匝围绕有图。可观之)。○(拱字函第八十九卷)。

  长者合论。华藏世界。乃毗卢如来。因地修行果报之境。云世界种者。同流所居名之曰种。种者类也(三千大千世界数至恒河沙。为一世界海。海至恒河沙。为一世界性。性至恒河沙。为一世界种)。此中心十一世界种。明十一地行门。进修摄化境界。上下二十重。重重增广者。明十一地行门。一地有两重因果。为地地进修中。皆一正果。一向果。其二十重中。所有佛号。皆是胜进中因果佛也。所有世界。皆是随位中所化境界也。一百世界种者。十一地摄化十波罗蜜。十中具百所摄尘刹满也。近轮围山。十世界种上下四重者。十一地中。四摄法遍也。共有一百一十一世界种。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五位法。五位中各有佛。因果都有一百。本五位之中自有两重因果。即是十。都一百一十。更一世界种为明佛位。是一遍一切中。作一故。若无此一位。诸位不成故为一。不自一。为万法作一故。乃成缘起。如俗法。一为阳。二为阴。阳动阴随。不可自用。阴若自用。即天地两乖。云不兴。雨不施。皆主伴。阴阳动静相顺。方成缘生。

  问。华藏世界。因何得隐现自在者。答。为从一切法空之理随智现故。如善财入弥勒楼阁。以三昧力。具见众庄严。从三昧起忽然不见。一相都无。善财白言。此庄严何处去。弥勒答言。从来处去。曰。从何处来。曰。从菩萨智慧神通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远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