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上味经云。佛告文殊师利言。彼地狱门。从何所起。文殊师利言。一切法是自念起相。自妄念故。一切凡夫而自系縳。以系縳故。则是地狱。虽非是有。而令受者。受彼苦故。文殊师利言。譬如有人。于睡梦中。而见自身堕于地狱。见百千万火所烧。见捉其身。掷镬汤中。彼人梦里吼言极苦。诸亲问言。汝何所痛。彼人答言。我受地狱镬汤之苦。诸亲报言。汝今勿怖。汝以睡眠。实不从此至彼。亦不从彼至此。彼人闻已。方知我是睡梦。虚妄不实。如是知见。身心得安。世尊。如彼非有。而说言有。而自说言。我堕地狱。一切诸法。皆是虚妄。虚妄生故。佛赞文殊。善哉善哉。一切地狱。应如是见。若如是见。无有地狱。九万二千菩萨闻此。皆得无生法忍。(过字函第三卷)。

  七。二十五有(附十二不律仪)

  庄椿录云。三界之中。二十五有者。一欲界。下至金刚水际。上至他化自在天。中间四洲六天(此约摄属只有六天。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五趣杂居。一切有情。未离贪欲。故名欲界(欲有五种。一财。二色。三食。四名。五睡)二色界者。梵众以上至色究竟。中间四禅十八天(梵众。梵辅。梵王。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遍净。无量净。福受。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正报身相。如银白色。依报宫殿。真金赤色。二色互照。故名色界。三无色界者。空无边以上至非非想中间四座空天(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非想四天)人同碧落界。唯虚空四蕴成身(天人只是受想行识四蕴成身)无色蕴故。故名无色界。其中总分二十五有者。偈曰。

四洲(东西南北部洲)四恶趣(狱鬼畜修罗)。六欲(六座欲天)四禅天(初二三四禅)。四空(无色界四空天。以上二十二类摄三界。足次下三类。就初禅并第四禅别指)及梵王(梵王执言一切众生是我所生。不了别业故堕有数)。无想(第十九天。无想外道沈空)净居圣(第二十四天主。专专执言即我是圣。迷无凡圣真理故堕有数)。皆名为有者。

  谓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故。瑜伽论云。十二不律仪(人伦所摄)一屠羊。二贩鸡。三贩猪。四捕鸟。五罝兔。六盗贼。七魁脍。八守狱。九谗刺。十断狱。十一缚象。十二咒龙。(习字函第九卷)。

  八。十二类生

  楞严经云。世界颠倒分段妄生。因此界立。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此一一类和合各成八万四千种性。详见本经)。○(染字函第七卷)。

  九。当断轮回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猒。爱猒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猒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末世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修进次第见后三乘品中)。楞严注云。悟道之人一生众里。与道相应不作三业。所以不受三界死生。又一乘人。常入生死度生。实由道力所资。不染三界根本烦恼。来往自由。华严云。虽复现身于世中生。而于世法。心无所著。不同凡夫永没三界。又不同二乘求出三界。方知学佛人。能免生死。义在于斯。乃无生死可免。无三界可出(长庆注第四卷)。

  三灾品(因缘有四)

 ○小灾俭病与刀兵  ○大变毗岚并水火

  一。小三灾劫

  瑜伽论云。三种小灾出现。谓俭病刀。俭灾者。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朽骨。共为宴会。若遇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藏置箱箧而守护之。由此饥俭。有情之类亡没殆尽。此之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方乃得过。彼诸有情。起下猒离。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至于人寿二十岁时。本起猒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相续而生。彼诸有情。悉多殒没。如是病灾经七月七日。方乃得过。彼诸有情。起中猒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又至人寿十岁时。本起猒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刀剑更相残害。经一七日。方乃得过。复有三种。最极衰损。谓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且寿量衰损者。谓寿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量极至一磔。或复一握。资具衰损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褐为衣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