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昔舍卫国。有一长者。造塔寺。后命终生天。其妇追忆。常扫夫之所造塔寺。夫下语之。我是汝夫。以作塔寺功德生天。见汝忆我。故来相见。奈人身臭秽。不复可近。汝欲复为吾妻者。勤供佛僧。修扫塔寺。愿生我天。妇用夫言。命终生天还为夫妇。相将见佛。佛为说法。得须阤洹果。(怅字函第三卷)。

  分别功德论云。昔舍卫国。夫妇二人。敬信三宝。其妇先亡。生忉利天。以为天女。观见本夫。今已出家。寻下夫前告曰。君宜精进。若得生天。愿同一处还为我夫。时夫比丘积功转胜。应生第四兜率天上。天女复来。语君福胜。应生兜率。我今不复得君为夫。比丘闻已倍更精进。得阿罗汉果。(帐字函第三卷)。

 人观秽恶畜为净  业力差殊见不同

  摄大乘论释云。颂(曰。小)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释曰。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者。谓于傍生见有水处。余鬼见是陆地高原。于人所见有粪秽处。猪等傍生见为净妙可居室宅。于人所见净妙饮食。诸天见为臭秽不净。如是众生。于等事中。心见异故。(孝字函第九卷)。

 愚者小愆终大报  智人重业却轻偿

  涅槃经云。师子吼菩萨。白佛云。何现世轻报。地狱重受。地狱重报现世轻受。佛言。一切众生。凡有二种。一者有智。二者愚痴。若能修习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若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痴。云何不修身者。不能深观是身无常无住危脆念念灭坏。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波罗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禅波罗蜜。不修慧者。不能具足般若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慧之人。于小恶业得大果报。譬如仓蝇为唾所粘不能得出。是人亦尔。于小罪中。不能自出。心初无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玼。虽有过去一切善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又如小器之水置盐一升。其味咸苦难可得饮。又如贫人。负他一钱。不能偿故身被系缚。多受众苦。是人罪业亦复如是。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若有修习身戒心慧。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咸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是故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率字函第二卷)。

 虽救五千藏天际  更没一个活盂中

  譬喻经云。昔琉璃王与舍夷国有冤。引兵伐之。目连悯而白佛。以四方便救免。一者。举舍夷国着虚空。二者。举着海中。三者。举着铁围山间。四者。举着他方。令琉璃王不知其处。佛告目连。众生有七不可避。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罪。六祸。七因缘。欲免莫能。如卿威神可得。此宿对业。不可得离。于是目连。私取舍夷国四五千人。盛着钵中。举放虚空。星宿之际。琉璃王伐舍夷国。三亿人已引军还国。目连往佛。作礼自贡高曰。流璃王伐舍夷国。弟子救四五千人。今在虚空。尽皆得脱。佛告目连。卿曾往看钵中人否。曰。未视之。目连即以道力下钵。果见其中人皆死尽。信知宿对。不可逃也。(兽字函第二卷)。

 佛既已登无上觉  身尚难逃夙昔愆

  菩萨处胎经云。造行菩萨白佛。且置过去未来。欲闻世尊现身行业果报。佛告造行菩萨。过去未来。行业果报。亦是现在作。现在所作行业果报。亦是过去未来。受对因缘。今当与汝说之。昔我或修净行。或不修净行。初求佛道。诸漏已尽。神通变化。霍然大悟。三界都苦。唯我为乐。于尼连水边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斯由曩者。向一缘觉犯四口过断绝一施。今受轻报。我既成佛。为五百摩纳子。恶声诽谤。在诸街坊。称言佛道非真。时国人民有信不信。信者信地法地。不信者。外道凡夫。今虽成佛。行本不朽。业报难离。佛身如是。何况罗汉辟支。能免行报。而说颂曰。

 我成最正觉  三界无等伦  故受九报对
 宿行牵连缚  我有三昧力  金刚不可沮
 不能避报业  舍而不受对  罗汉辟支佛
 偿对复甚我  行业所追逐  何处可得免
 智惠舍利弗  常行佛功德  下肠取灭度
 此是明白证  神足目健连  步步登须弥
 执杖梵志打  骨碎如芥子  沙竭阿罗汉
 降伏难陀龙  临取灭度时  眼睛堕无数
 金华比丘尼  神德难可量  化作转轮王
 统领四天下  舍寿入无为  支节刀剑解
 辟支名光相  无佛法出世  隋世尽其寿
 镬汤取灭度  菩萨摩诃萨  精进不懈怠
 常急离业报  不与彼共俱

  (难字函第五卷)。

 业缘若定不能坏  圣道如何修习成

  涅槃经云。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不修道。则无解脱。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