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用八为大圆照智。七为平等性智。六为妙观察智。前五为成所作智。识唯分别。智能决断。(佐字函第九卷)。

  大乘庄严论序云。转八识以成四智。束四智以具三身。(事字函第三卷)。

  五眼度世品经云。佛言。随时开化。入于五道。而净五眼。一肉眼。处于世间。现四大身。因此开化度脱众生。二天眼。诸天在上。及在世间。未识至道。示以三乘。三慧眼。其不能解智度无极。皆开化之。使入大慧。四法眼。其在褊局不能恢泰。悉开化之。解法身一。无去来今。平等三世。五佛眼。其迷惑者。不识正真。阴盖所覆。譬如睡眠。示以四等四恩之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进退随宜。不失一切。令发正真道意。(遐字函第六卷)。

  金刚经偈。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直缘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鉴容。

  楞严经云。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染字函第二卷)。

  智度云。菩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苦众生。心生慈愍。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见六道。受种种身。益加哀怜。故求慧眼以救济之。得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彼得是实法。故求法眼引导。令入法中。后求佛眼。得一切智。成就佛法。(名字函第十卷)。

  六通般若经云。一神境通。能起种种神变。震动十方。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隐或显。迅速无碍。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来。犹如飞鸟。地中出没。如出没水。身出烟焰。如燎高原。体注众流。如销雪岭。日月神德。威势难当。以手抆摩。光明隐蔽。转身自在。二天耳通。过人天耳。能如实闻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音声。大小悉闻。无障无碍。三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遍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至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四宿住随念通。能如实念十方沙界。一切有情。一心十心。乃至多百千心。若一日。若二日。至多百千年劫。如是时处。如是名姓。死此生彼。若广若略。若自若它。诸宿住事。皆能随念。五天眼通。能如实见十方沙界。情非情类。种种色像。死时生时。妙色粗色。善趣恶趣。若胜若劣。复知随业受生差别。或成就身语意恶行。诽毁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当堕恶趣。或成就身语意妙行。赞美贤圣。正见因缘。身坏命终。当生善趣。六漏尽通。能如实知十方有情。若自若他。漏尽不尽。此通依止金刚喻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得不退转菩萨地时。于一切漏。不现前故。亦名为尽。菩萨得漏尽通。不堕声闻独觉之地。唯趣无上菩提。(金字函第四卷)。

 ○十八不共三智明  ○十力四辩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般若经云。一无有误失。二无卒暴音。三无忘失念。四无不定心。五无种种想。六无不择舍。七志欲无退。八精进无退。九忆念无退。十般若无退。十一解脱无退。十二智见无退。十三若智若见。于过去世无著无碍。十四若智若见。于现在世无著无碍。十五若智若见于未来世无著无碍。十六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十七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十八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此十八法唯佛独。不与二乘共)。○(为字函第一卷)。

  三明。○法集经云。一天眼智明者。谓声闻辟支菩萨诸佛。于天胜妙。得彼天眼。是名天眼智明。二宿命智明者。佛于三世境界。无有不知。不同二乘。是名宿命智明。三漏尽智明者。证见道时。远离四漏及烦恼习气。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不同二乘所证。是名漏尽智明。(欲字函第二卷)。

  十力。○般若云。如来应正等觉。于是处非处。皆如实知。是第一力。于诸有情三世异熟。皆如实知。是第二力。于诸世界种种差别。皆如实知。是第三力。世间种种胜解差别。皆如实知。是第四力。于诸有情诸根胜劣。皆如实知。是第五力。于遍趣行。皆如实知。是第六力。于诸静虑。乃至染静。安立差别。皆如实知。是第七力。见诸有情生死善恶。皆如实知。是第八力。于诸有情无量劫中。诸宿住事。皆如实知。是第九力。于诸漏尽。证真解脱。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第十力。(昆字函第九卷)。

  四无碍辩。○宝积经云。一义无碍者。于诸色义无挂碍故。云何色义。谓第一义。云何第一义。谓色不可得故。成就如是第一义智。名义无碍。二法无碍者。于诸色法如实观察。如实了知。三词无碍者。谓于诸色。以无碍智。善巧言词种种分别。四说无碍者。谓于诸色。随众生机开示演说。而于法界不作二相。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始字函第四卷)。

  四无所畏。○般若经云。一一切智无畏。二漏尽无畏。三说障道无畏。四说苦尽道无畏。如是四种。天人外道。无能难其过失。(为字函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