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一字至七字与长兄三洲分咏风花雪月

花。千枝。万葩。红灿锦。彩铺霞。陪罗绮席。恋王孙家。晓露新妆湿。春风舞袖斜。青帝俄归幻化。玉容已付尘沙。洛阳园上无颜色。西土池中有物华。

月。时圆。时缺。玉钩悬。银镜彻。然昏衢灯。生虚室白。斜穿鹤鹳巢。直透蛟龙穴。无端云雾盘旋。顿把本来磨灭。扫开万里黑朦胧。依旧一天光皎洁。

  出家别室人汤

君不见。东家妇。健如虎。腹孕常将年月数。昨宵犹自倚门闾。今朝命已归黄土。又不见。西家子。猛如龙。黄昏饱饭睡正浓。游魂一去不复返。五更命已属阎翁。目前人。尚如此。远地他方那可指。闲将亲友细推寻。年去月来多少死。方信得。紫阳诗。语的言真不可欺。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里已眠尸。伶俐人。休瞌睡。别人与我同一类。狐兔相看不较多。见前放着傍州例。钻马腹。入牛胎。地狱心酸实可哀。若还要得人身复。东海捞针慢打挨。我作歌。真苦切。眼中滴滴流鲜血。一世交情数句言。从与不从君自决。

  山房杂录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

  光绪二十五年春三月金陵刻经处识
嘉兴大藏经 云栖法汇(选录)(第卷-第卷)


  云栖大师遗稿卷一目录书一(附来书)答 荆王答 樊山王答龙池一心禅师(二首)答潞安交光法师(二首)答苏州曹鲁川邑令(二首)答四川黄慎轩太史(三首)答黄慎轩王墨池诸居士(附黄太史回书)答桐城吴观我太史广瀹(五首)答方伯本如吴公答嘉兴包心弦孝廉答湖广汪静峰中丞答绍兴王墨池京兆答江西郭青螺司马答湖广曾金简仪部答嘉兴郡伯槐庭蔡公答昆山王孟夙居士广钺答太仓王弱生驾部广峣(三首)

  云栖大师遗稿卷一

  书一

  答 荆王

  予系樊笼。不能览名山之胜。具香敬命香火僧可性朝礼云栖。请领法名。以种来因云。

  计请法名

  荆王 荆妃李 次妃周 荆世子 第四子长阳 第五子宝阳 第六子复阳 三侍长理珍

  法名如命奉上。处尊荣之地。不昧宿因。投诚内教。更精修净土。求愿往生。即樊笼成大解脱境界矣。

  答 樊山王

  窃伏江汉。稔闻夙德。欲屡通心。恐石头故事。无益悬驰。脱有浮湛。为人增业耳。大师以一人兼三藏之正权。出兹手眼。利尽人天。一切有情。次第归正。上佐皇朝沕穆之风。内合佛祖泥洹之旨。现机密行。弟子固早悉之矣。盖繇世缘未了。至道待时。迹混小王。暂栖弘应。以图不负佛祖。苟有借手禅门。旋颜乐国。则此夺胎五浊。更起三生。实弟子之方便。亦隐俗之微指也。大师成就法界巨细功德。久具佛眼。玄识默会。必知傅大士之不诬。陈智者之有据。则弟子以所著似上。傥得目击而道存乎。偶庐山禅者定虚入浙。一念附呈。至于定虚之与弟子。夙有金针投钵之缘。弟子家居所作所为。及平素驰仰慈德者。定虚自能谭。兹不赘语。伏惟鉴念。季秋五日弟子鉹手书。

  远荷德音。兼以佳刻。捧读初赞。盖古今一息。生佛等观。虽未卒业。而卓然之见已概得之矣。又于定虚师处得闻高范懿行。千里如面。曷胜庆快。岂非乘夙愿力。示迹王家。而弘度末法者耶。定虚行甚促。不及致详。聊奉山刻数种备一览。

  答龙池一心禅师

  弟寓京师普照。计俟瞑目矣。自戊申春。被诸徒捉归还龙池。方冬底。已是气衰力弱。务要强我再据胡床。胡说乱说。谓之上堂小参等。随说随记。至庚戌冬。因病顾之。已累帙。分而为二。曰闲谈。曰晚话。缘小故。匍匐入城。遇吴之矩诸公索语。出示。见故勉刻与诸方共之。然弟惭无福。兹言也。诸方信否未可必。念当斯世。所难遇者。具金刚正眼。兼罕得亡性命底汉子出头为我印正。作倡导语。与诸方增信。是歉。忝吾兄乃同参。故走徒祈一言为引。庶曹源涸而仍流。觉。树枯而再茂云。幸弗吝教之。极荷极荷。

  忆与吾兄参笑岩和尚于京师柳巷。三十年于兹矣。而兄佩单传之印。倡导东南。废朽卧疾深林。如在井底遥闻雷霆之声而已。惭愧惭愧。向辱手书。兼以诸刻。忻畅夙怀。缘乏便人。久疏音问。偶以贵邑人至。聊寄寸楮。以代问安。谅之谅之。

    又

  老病残躯。终日床席。忽承谈话远遗。强力略展一二。爽豁鄙怀。惜困甚。未能卒业。久禁笔砚。序引不能奉命。但佛灯久晦。几欲熄灭。而吾兄以振起先宗为己任。弟何敢辞。今实病剧。姑迟迟云尔。

  答潞安交光法师

  久闻吾师以鸿儒望族。科第世家。而能顿裂樊笼。高蹈方外。必卓然有见于竭生死尽性能者惟佛堪依。是以披剃居山。清修化世。兼闻一方缁素缙绅靡不宗仰。然犹未详见谛何似。每欲发心参访。辄为缘业所羁。恒以祜薄障深为恨。五载前。忽于蒲之山阴殿下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