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重买。

  △(七)各房各房非正当行务忙冗。而不入大堂晨昏课诵者。罚钱二十文。晚香止静不至者。罚钱十文。未唱老病香到。先出者。罚钱十文。中课随便。公事入堂。赴库领牌。无牌不得放入。放入。直堂罚钱二十文。入堂闲话搅众者。罚钱二十文。堂中与杂话者同罚。各房上座一人。众中杂话者。昏睡者。争论者。外人入堂搅扰者。上座即时打鱼三下。高声念佛。众即齐声和念。闻鱼不采者。罚钱十文。上座容隐不举同罚。各房直日一人。即名看单。亦与一鱼。共上座相参行事。各房轮二人直夜。堂内一人。共三人。当举事不举。罚钱二十文。失事倍罚。各房告假。春夏秋过限一日。罚钱五文。六日作缺。冬月过限一日。罚钱十文。三日作缺。直院不查理。同罚。

  △(八)下院上方半为担力。半为放生。守院人宜体此意。一者好安顿担力。使得宁息。二者护持生物。上防恶鸟。下防恶兽。乃至岸有崩缺。及时报知修整。不得抛入恶水恶汁。亦不得放草太多。以上守院不行其事。退换。每晚定香一炷。不至者。记名送入山。守院不行。罚钱五十文。来宿者不依行。记名送入山。后不留宿。无事间游者不留宿。假以医病为名避懒者。记名送入山。长寿专为放生而设。护持生物同于上方。不得留人宿。留宿。罚钱三十文。二处守院人。无故出外闲游。及应赴道场者。罚钱五十文。梵村静室。专为出入往来安顿米粮一切等物。定立二人看守。当心照管。不得私自留人宿歇。及与人寄放行李。违者。罚钱五十文。天池山专为柴蔬。议立守院二人。知山一人。园头二人。管顾山场。防恐小人窃取花利。失事者。罚钱五文。不得招揽熟情闲人等宿歇摆茶。混用常住物者罚赔。违者出院。例如下院。每岁腊尽交代。听凭更换。晨昏课诵不得失时。偷懒违者。依例罚钱十文。

  云栖共住规约下集

  △一直院事宜嘱语请解行具足人作丛林主。如无其人。姑循戒次权直。力绵者。二人共之。全无力者。纳银一两免之。力堪而求免者。纳银四两八钱免之。七十以上者径免。直年不满者。一月纳银四钱。虽当戒次。而其人素行不端。众所厌恶者。置不用。不肯依诫言立誓愿者。令照例纳银四两八钱免之。直院以后。所为悖理。谏劝不从者。众议退之别换。作一簿。前书诫文。后书逐年人名。不满年者不书。病不能满者亦书(诫文具别集)。众中凡事俱白直院。不白径行者。事小罚钱三十文。事大罚钱一百文。误事。罚已出院。而直院亦不得因而任意独专。不与耆长众执事共议。轻则罚。失事。罚已退换。本山诸寮。乃至十方堂。各宜巡行看视。及下院。亦半月查理。自己有事。可差人代。以上安坐不理。轻则罚。失事。罚已退换。事难独成。功在夹辅。以一人之闻见有限故也。今将合山大众。挨次轮日各陈其所欲言。名曰僧直。又复关系丛林大事。不可迟误者。无论僧行老幼一切人等。皆得即言无隐。不必要待轮该僧直方说。而直院人不受善言。当行不行。每一事。罚钱二十文。大事倍罚。失事。罚已出院。每半月查各房上座。如法者。设茶与善。懒惰不如法者与罚。不查。罚钱三十文。每早查直夜人勤惰。不查罚同前。失事倍罚。直院年初一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满。十六日。新旧相兼。及内外执事。共议丛林正务。至年尽夜。方始新管当事。旧管退休。

  △(二)额定人数

  堂内外人数俱额定如左。有缺方补。妄增一人。罚银五两。

  大堂四十八单。老堂十单。

  堂外 直院(一)库头(四)知客(二)书记(一)典座(四)饭头(二)茶头(三)碗头(二)磨头(二)火头(五)净头(二)香灯(二)侍者(四)柴头(九)园头(六)担力(二)化饭(二)铺堂(十八)司山(二)司屋(一)印房(一)山门(一)生所(八)重用(十)轻用(三十)病堂(一)看老(一)下院(八)杂收(一)

  轻用定数外。余者都入小堂。晨昏课诵。昼日止静。

  依大堂行事。但晚听教学经。出堂事讫。还堂入观。

  柴头。八九月请发心者助事讫。还归本执。因而添人。罚钱一千文。知客卧具等忙时请助同此。

  △(三)节省财费

  山不得再买。买一亩。罚银三两。

  屋不得再造。理实应造。众议定方可。若仍前妄自兴造者。一间罚银五两。

  厨楼封锁。不得已。白众议处。辄开。罚钱五百文。

  茶品即用山物炒米盐豆白果杨梅油灼之类。间或市买。止可枣栗糕饼之类。故办贵细物品者。罚钱三十文。其品以三四为常。五品为极。过五。每一品罚钱三十文。本山僧茶。分散各单。开桌罗列者。每桌罚钱五十文。施主特设不论。又单上摆茶杂话者。罚钱三十文。分散各单。不聚谈者。不论。

  设斋以四果四菜为常。五果五菜为极。过五。每一品罚钱三十文。

  寻常日用。二日菜。一日腐。有斋不论。凡生菜干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