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大事已明。咏吟未晚。

  示薛广阅

  参究不便。专持亦得。但得一心。自不随境。

  示某居士

  古德开示最切要语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今目前种种障道者。皆宿缘所使。不必忧恼。但随缘顺受。要紧在更不再种当来业根耳。

  示某居士

  坚持五戒。一心念佛。孝养父母。亦劝其一心念佛。求愿母子同生净土。随缘度日。来供则受。莫行募化。莫作念佛会。守分修行。即是末法中大善人真居士也。

  示洞庭山翁门石氏(求来世为官)

  为官虽好。倚官。造业。后生堕落。受苦无量。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直饶位至二公。不若莲登九品。念佛求生净土。胜似为官远之远矣。

  示洞庭山许门石氏(求来世为僧)

  为僧虽好。僧不修行。后生堕落。受无量苦。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金木雕装之假像。不若亲近见在说法之真佛也。净土为僧。胜过此世界为僧。远之远矣。

  示学者

  愚人迷而不觉。颠倒行事。生死轮转。无有休息。圣人悲之。教以三学。曰戒。以闭其非。曰定。以摄其乱。曰慧。以破其惑。繇是障尽心空。复还觉体。朗然廓然。如大睡之得醒。盖杲日不足喻其精明。昊天不足喻其高广。此佛道大略也。向上更论。

    又

  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那含犹一往一来。况凡人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

  示侄孙大绶馆中六章

  一。习举业非只要望取科第。读圣贤书。须要学做圣贤。孟子云。达则兼善天下。是治国平天下事。穷则独善其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事。事不同。而同归于善也。

  二。做文字非只要哄试官。叨进取。文字即是本人精神心术。艰险怪异。小人之文也。正大光明。君子之文也。得失自有命在。不可见有艰险怪异而得者便效之也。

  三。从师非只要学文艺。要以德行为本。其师但教我以文艺。而不教我以德行者。非贤师也。若遇贤师。须亲如父母。敬如神明。终身奉事。

  四。临文非只要入试场方始矜持。须平日会考。如试官在上。尽诚竭心。不可不完卷。不可苟完卷。

  五。看书非只要求新求胜。须顺文顺理。十分中。九分当依朱注。

  六。在馆中非只起五更睡半夜方是勤学。但清晨至暮夜。月无闲日。日无闲时。禁闲走。省闲话。绝闲事。孳孳汲汲。专精不弛。自然日进。

  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自今已往。得一时觔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人恶骂加我者。非言谤我者。乃至批我颊者。唾我面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人忘恩背去者。恩反仇报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自今已往。虽有使令不如命者。承值不如法者。或以正语。或以巽语。随宜而施。不可则已。勿起瞋恚。一心正念。

  自警(七条)

 先民有言  禹惜寸阴  至于众人
 当惜分阴  我今衰残  奚啻惜分
 一弹指顷  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念外才起一念杂想。即便扫除。摄归正念。不可时刻延捱。今略开七事。真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办。务力守之。时时自警。一。不得畜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德缘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三。不得于好色起贪爱心。于好味等起贪爱心。于好言赞誉我者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起瞋恼心。于恶味等起瞋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恶口骂辱我者。恶拳捶打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瞋恼心。乃至过去事或顺或违。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屏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四。不得吟作诗文。书写真草题贴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玩景。杂话间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六。不得贪着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七。不得与世人竞才竞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惟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精常进。一心正念。

  袾宏初始出家。其立志甚正。其执持所志甚坚。祇因禀弱。孤子远游。未得道而先得疾。乃弗获已结茆以居。自谓僻坞穷林。或可绝人逃世。何期日久岁深。不觉不知。渐成丛席。虽不敢尊居方丈。我慢自贤。实亦受累不少。今忽八旬。命存风烛。大惊大愧。食寝靡宁。又思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