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藏经 万峰和尚语录


  刊万峰和尚语录旧序

  万峰和尚。蚤岁于虎跑室中得其肉。壮岁于伏龙室中得其髓。自是通身庆快。彻骨清凉。无一丝毫为障为碍。尔后张铺席于蔚峤。开饭店于嵩山。不假文字。不资语嘿。单单以一色本分草料接人。而四方来者如归。不舍昼夜。室中得指明心者莫知其数。嗣法立宗者列布山川。化缘既终。其徒龄山寿上人。捧此帙过苕溪之上。见示于稿室稿室即合爪加额焚香。三复既而掩卷而谓龄山曰老师已和盘托出。尽在此书矣正是活人之丹杀人之药故其胸中流出。一一高妙。使天目正宗。伏龙的派。二十年后话当大行。或问余何以知之。曰我知言。

  洪武癸亥秋季月吉日前净慈稿室翁弘智题

  语是谤。嘿是诳。语嘿向上有事在。今观万峰蔚禅师举古验今语录。所谓言言见谛。句句朝宗。一一皆是胸襟流出。浚天目正派之深。得伏龙心髓之奥。如金翅擘海直取龙吞。燃龙猛膏变连山石。斯之谓欤。然语嘿向上事。非顶 具眼者莫能辩之。其嗣法弟子兹欲刊行于世。远来请题于上。余见其诚。故书之。

  阿育王山弘辩崇裕时年八十

  从上宗师应机接物。直是斩钉截铁。初不以言句示人。至如云门大师说法。如云如雨。犹不许记录其语。惧属流布也。今万峰蔚公禅师出天目之门。入伏龙之室。一出世住山。即庵居中吴垂三十年。履真践实。吴人多服其化。而登其门者可谓骈肩萦迹但随机开导。未尝以言句形于纸笔。其徒华首座私录其语。间以示予。请识其后。予闻此老末后一段光明尤为卓异。宜乎吴人家绘其像而敬事之。所录之语特其土苴绪余耳。虽然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读是录者。忽然筑着磕着。洞见此老心肝五脏。未必无其人也。故为书之。

  洪武癸亥春前住天界全室叟宗泐书

  姑苏信士万应鹏捐资重刻
万峰禅师语录一册计字一万七千六百板刻增书三项共银六两二钱所冀见闻披读咸悟祖心获福无穷传灯不尽

  板藏邓蔚万峰禅院流通

  万峰和尚语录

  参学比丘     普寿   集

  万峰十一世嗣法嫡孙法藏 较重梓

  住兰溪州嵩山开堂上堂拈香祝圣云。此香爇向炉中。端为祝延 今上圣寿。恭愿三千大千世界尽属华封。百亿万亿须弥咸归正化。次拈香云。奉为伏龙山圣寿禅寺佛慧圆鉴千岩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就座千圣难明不了因。代代相传古到今。今日嵩山重举似。铁树花开别是春。向无影树下打眠宏开饭店。于虚空背上经行大阐宗乘。尘尘刹刹全彰。物物头头合辙。击碎魔王窠臼。断送衲子命根。不作奇特商量。不作玄妙解会。直得净名杜口共赞升平。岩头密启咸宣至化。正恁么时。开堂祝圣报恩句子作么生道。良久云。一片定光晖宇宙。直教万国奉君恩。

  上堂舒两手云。大开方便门。便从这里入。复握双拳云。闭却牢关说家里话。且道不开不闭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敛僧伽黎下座。

  施主请说大法。升座良久云。三世诸佛如是说。历代祖师如是说。天下老和尚如是说。嵩山道者亦如是说。若有不如是说者。与他三十棒。若有如是说者亦与他三十棒。何故。卓拄杖一下云。嵩山门下令不虚行。下座上堂现成公案不肯承当。却向嵩山追求何物。若言求佛。汝即是佛。若言求道。道无可道。若言求法。法本无法。切莫妄想。时有僧问。佛法即不问。如何是嵩山境。师云。四面好山擎日月。一湖秋水浸青天。问。如何是境中人。师云。三仙描不就。终不与君传。问如何是目前事。师云眉毛眼上横。问莫不是他安身处么。师云错认定盘星。进云。争奈观山观水何。师云。观外如幻。观内亦然。去此二途。汝作么生观。僧无对师乃云。只如老子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亦是吾宗金锁玄关之难。何况观山观水观佛观法。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个甚么。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示众。举古德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法身。堪笑古人犹在声色里作活计。要见清净法身太远在。既不在声色里。毕竟在甚么处会么。良久云。须知更在青山外。

  设斋示众。举古德云。不见三头六臂。却能拈匙放箸。也大奇也大奇。拈拄杖指左边一指云。这里是山。那里是水。又指右边一指云。遮里是水。那里是山举拄杖云。这个是拄杖子。主在甚么处。向这里一一见得明白。许你有口堪吃饭。然虽恁么。亦未见他三头六臂在。且道那里见得。拈拄杖一齐打散。

  正月初一示众云。月头是初一。光明渐渐出。月尾是三十。光明何处觅。假饶老释迦。也道拈不出。拈得出。万事毕。大众若有人道得。出来道看。如无。嵩山与你诸人露个消息。舒两手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下座。

  一日有二僧来参。师问云。那里来。僧云。陇西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