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覔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塗。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予一相識。平生多殺魚之罪。晚年得疾。有似中風。予怜其罪惡疾苦。乃徃見之。勸念彌陀。堅不肯念。但與予說雜話。豈非為惡業所障疾病所昏。已不能迴。心念。善閉眼之後。將奈之何。故修此者。宜急早迴首也。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大蔽也。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唯業緣盡而去年。故不可不修淨土以求蓮華中生。而受清虗之身無極之壽。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

  佛示阿難 勸凡求生

  (龍舒云。大阿彌陀經。釋迦佛。一日容顏異常。侍者阿難恠而問之。佛言。善哉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以此觀之。是釋迦佛初欲說阿彌陀佛之時。其存於心。而形於色者。已異於平日。則阿彌陀佛所以感諸佛者。固以非常。況於感一切眾生者乎。及阿難問而告之。則為諸天帝王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是上自諸天。下至蠕動。皆同在三界之內。故不出輪迴。是以未為得度脫者。阿彌陀大願力無所不度。故皆度脫之也。觀其初發願偈云。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忻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者。無所不度。是以此經云。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大+而]動之數。莫不得過度解脫者。蜎飛謂微細飛蟲也。[蝡-大+而]動謂微細蛆蟲也。若此者佛尚化度。況於人乎。是其所以廣度眾生。無有窮極。而人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無足疑也)。

  現禾俱益 勸俗求生

  (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後之事而已。殊不知大有益於生前也何則佛之所以訓人者。無非善。與儒教之所以訓人。何以異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淨土為心。則見於日用之間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為。無適而非善。善則為君子為大賢。現世則人敬之神佑之。福祿可增。壽命可延。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其次為業緣所奪。而不能專心志。於此苟有志焉者。亦惡緣自此而省。善緣可以自此而增。惡緣省而不已。終必至於絕其惡。善緣增而不已。終必至於純乎。善惡既絕矣。善既純矣。非為君子而何。非為大賢而何。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又其次不知禮義之所在。不知刑罰之可畏。唯氣力之為尚。唯勢利之為趨。苟知以淨土為心。則亦必知省己而自咎。所謂雖不能皆合於禮義。亦必近於禮義矣。雖不能盡超乎刑罰。亦必遠於刑罰矣。漸可以脫小人之域。而終為君子之歸。庸人稱知佛理者。世人目為善人。此其効也。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或曰。從孔子之言。而以儒教為心。豈不益於生前。何必淨土哉。曰此世間法耳。非出世間法。世間法則不出於輪迴。出世間法則直脫輪迴之外。淨土既益於生前。又益於身後者。以其兼出世間法故也)。

  因少果多 勸眾求生

  (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迴心向善則為善矣。故此十念法門。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為暗室。一燈照之。則明矣。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幹事。在僧不妨禪誦。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功夫見於早辰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為而不修乎。今有販物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則必自喜。以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亦必自喜。以為及程之多矣。是於外物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兩錢而得一錢之價。必憂之。以為喪本。兩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憂之。以為費日。是於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憂也。何於吾身之光陰有限。則泪沒以過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於淨土之因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是徒見小得小失。而知其憂喜。及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況不費時刻。用力甚少。而收切有不可盡言者。何為而不修乎。此而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比校優劣 勸迷求生

  (人驟聞淨土之景像。多不信之無足怪也。盖拘於目前所見遂。可謂目前所不見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糞壤之居者。安知有廣夏之清淨。小器藜藿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弊篋錙銖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故處娑婆濁世。不信有清淨佛土。所以生長於胞胎。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壽不過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衣食必由於營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樂常雜於憂惱。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然則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