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第二唐大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呪共十四。印共二十五。與大悲呪不同。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菩提流志譯。
  佛在極樂。觀音說此陀羅尼。及說四十八印法。療一切病壇法。

一心奉請如意輪陀羅尼經。及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經。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第二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第三唐迦濕密羅國沙門寶思惟譯。皆少略。第四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三昧耶加持祕密無障礙經 序品 破業障品 誦念法品 印法品。共三十印 壇法品 佩藥品 含藥品 眼藥品 護摩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廣嚴城。普賢菩薩說此呪。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初成道。觀自在說呪。受持者當得成佛。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及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第二唐大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佛在靈鷲山。觀世音說一根本呪。一結界呪。一奉請呪。
  第二譯有畫像入壇受持法。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佛在菴羅樹園。月葢長者請救毗舍離國病。佛說西方一佛二菩薩名。即得見佛菩薩。菩薩大悲為說神呪。

一心奉請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罪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鹿野苑。梵壽國王偶至一寺。寺僧用佛頂華鬘迎之。王受戴頭上。忽然頭痛。醫不能療。其妹勸令見佛。佛說其故。且為說妹等夙緣。大意菩薩問用常住物果報。佛言墮阿毗。又問救濟之方。佛乃三請觀自在菩薩說呪。并畫像念誦曼拏羅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一髻尊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鷲峯。觀自在從頂化出羅剎王。說呪降伏諸惡鬼神。并說壇法。

一心奉請佛說祕密三昧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金剛儀軌會。世尊在三十三天。與一百六十萬俱胝那庾多大菩薩眾及金剛明妃金剛執持天王天女等俱。金剛手菩薩說祕密心明及曼拏羅頌 金剛破惡大儀軌會。亦金剛手說 轉字輪曼拏羅會。妙吉祥。諸欲自在。歡喜王。虗空藏。大光。寶幢。極喜根。聖觀自在。金剛輪。金剛法。金剛無言。金剛巧業。金剛護。降諸魔。一切如來金剛拳。諸菩薩。各說大明。及曼拏羅儀軌。金剛手又說大明及曼拏羅儀軌。一切如來答金剛手十三問。又告釋梵諸天。令各說心明儀軌。

一心奉請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廣嚴城。口放光。印捺羅部帝天子請法。佛先為說往緣。次勅金剛手。授以祕法。兼說弟子八事及二諦。

一心奉請妙臂菩薩所問經。及蘇婆呼童子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第二唐中印度沙門輪迦波羅初譯。
  得勝師助伴速獲悉地分。妙臂菩薩以持誦成就不成就為問。金剛手答。當離煩惱。起深信。發菩提。重三寶。信於我。歸命大金剛族。遠離十不善業。常離愚癡邪見。當須入彼三昧耶大曼拏羅。承彼聖力加被。仍須發勇猛心。發菩提心。唯信於我。不信外道天魔等。先須求依戒德清淨福德最勝阿闍黎。譬如種田。須依好地。若有宿業。須取勝地。作塔安像。供養讚歎懺悔持誦。又須具助伴。如車二輪 選求勝處分 分別數珠持心離障分。凡持誦時。真言印契。收攝其心。貪瞋癡等若盛。應作不淨慈悲緣起等觀。一切善法皆悉迴向無上菩提。如眾流歸海。又不應為小妨大。又應遠離八法。又不得喫供養殘食。及鬼神殘食 金剛杵頻那夜迦分。先分別跋折羅法。次明作障頻那夜迦有其四部。唯大明真言能退之。又持誦供養護摩等時。若不依法。及缺儀則。或復行人心有疑惑。或復談說世間俗事。彼作障者即得其便。次說護身之法。令不得便 分別悉地相分。不應於真言曼孥羅加減傳授。又不得以此法彼法而相回換。當具二法。悉地乃成。一者行人具足戒德。勤精進。不貪嫉。不悋惜。二者真言文句滿足。聲相分明。復不得緩急。其聲和暢。勿高勿默。又不得心緣異境。及襍語間斷 知近悉地分。欲具首悉地。先須具持八戒。四日或三日或二晝夜。仍須斷食。方求悉地 說成就分 召請鉢天說事分 說諸遮難分 說聖道分。即八正道 分別諸部分 說八法分。成就法。上三中三下二。不應求下品也 第二稍詳。

一心奉請蘇悉地羯羅經(拜觀同上)  輸迦波羅譯。
  請問品。忿怒軍茶利菩薩。請問執金剛 真言相分。執金剛明此經五種莊嚴。一大精進。二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諸勇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