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作是觀者。當知我身即如來身○自身亦有三身。慧身。妙法身。應一切身也○黑闇叢林。就是煩惱發揮。充滿處覆蔽本性。猶如黑暗叢林。非煩惱之外。更有黑暗叢林也○大乘法界論云。眾生法身。既與功德相應。何故無有如來德用。應知此如蓮華未開。諸惡見葉共包裹故。亦如金山被瞋恚泥所封著故。亦如虗空被愚癡雲之所蔽故○有三種因。玄妙云。有心者皆得作佛。即法身種。謂之正因。一切世智。三乘解心。即般若種。謂之了因。一切低頭舉手。即解脫種。謂之緣因○亦可以說師教外熏等緣。謂之緣因。有緣因故。始得了因可知○勝心即今虔懇至誠。乃至止觀之心。可為勝心也○因無明。遂有許多顛倒重障。故須破裂○覺慧。是無上之因也。因即果。果即因。因果雙忘。不可思議。故云無上妙果○涅槃有三。一性淨。為外道妄計涅槃。一方便淨。為二乘取證涅槃。皆非無上。一圓淨。如來究竟涅槃。是謂無上涅槃。是出世第一義故為妙果○又涅槃有四。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一切眾生平等共有。即真如理也。二有餘涅槃。二乘煩惱雖斷。餘習未除。故云有餘。三無餘涅槃。謂煩惱既盡。餘習亦減。故云無餘。四無住涅槃。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云無住。此指無依無住。即是出世第一義諦。故云無上。
  第四觀如來身。
  四如來觀行○以此觀如來身。直須常如佛學。常如佛心。能作是觀者。當知吾身亦同如來。豈獨如來為如來身哉。
  無為寂照。
  無有少法。故曰無為。永嘉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是也。寂照者。譬如明鏡照物。恒自無心。心體本來常寂。寂而常用。用而常寂。隨境鑒辨。皆是實性自爾。非是有心。方始用也。只為眾生不了自心常寂。妄計有心。心便成境。所以有四句百非。妄生許多見解。無為寂照。自然離絕百非。不動心相故也。所以者何。以即心無心故。心恒是理。即理無理故。理恒是心。理恒是心故。不動心相。心恒是理故。不得心相。不得心相故。即是眾生不生。不動心相故。即是佛亦不生。以生佛俱不生故。即凡聖。常自平等法界性也。純一道清淨。更無異法。
  離四句絕百非。
  離四句絕百非者。大明覺慧之中。念念清淨。一切邪妄知見不生。此即如來清淨法身也。本無四句百非之想。又安有所謂離之絕之耶。特世人視之。見為如來離之絕之耳○四句者。但舉一對。或舉一字。便成四句。即如有無對作四句者。如云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便成四句也。一異二字。或斷常二字。俱可成四句○楞嚴經云。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虗空。却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百非者。法教數云。凡作四句。有本末三世。已起未起。積成四句。皆非得真。故云百非也。即就上有無對作四句者言之。若云有。是增益謗。若云無。是損減謗。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此是本四句也。復此四句。每句有四句。有中四句者。有有。有無。有亦有亦無。有非有非無。又無中四句者。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又亦有亦無中四句者。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又非有非無中四句者。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非有非無。如上四句。每一句成四句。則成四四十六句。此是末四句也。三世皆有此十六句。則成四十八句。此四十八句。皆有已起未起。成九十六句。搭上本四句。則成百句也。餘法四句皆倣此。
  眾德具足湛然常住。
  眾德。即萬行感報。百福莊嚴。具足圓滿。故曰具足。湛然常住者。即如來萬億圓滿之報身也。湛然即湛寂。常住者。即常住不動之謂也○又湛然常住者。如宗門統要云。佛光如滿禪師。因唐順宗問。佛从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在世。佛今在何處。師云。佛从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虗空。常在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帝又問曰。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知不生滅。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師曰。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虗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雖復方便入於滅度。慈悲救接。未曾暫捨。
  方便入滅而不捨救接。所謂他方此土。分身無數。皆如來化身也。別有示現而人不識耳。非真入滅。故曰未曾暫捨。
  生如是心。可謂滅罪之良津。除障之要行。是故至誠。求哀懺悔。
  生如心三句。總收繳上與四種觀行。以為滅罪作前方便等語相應。以此四心。總申懺悔。則無罪不滅。無福不生也○上明四種觀行懺悔已竟。下復重舉煩惱障道因緣。重求懺悔。蓋因煩惱深厚。慧眼即盲。障道因緣。从茲而起。煩惱一起。種種善法。悉為障蔽不生。故云起障等云云。文在後面。
  某等無始以來。至於今日。長養煩惱。日深日厚。日滋日茂。覆葢慧眼。令無所見。斷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