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慈悲道場水懺法科註
 清 西宗集註

慈悲道場水懺原敘

  凡謂聖教制作。未有無所感而為之者也。昔唐懿宗時。有悟達國師知玄者。邂逅迦諾尊者於京師叢林。尊者化身。示迦摩羅疾。眾皆嫌惡。惟知玄師殷勤顧問。略無厭色。欲分袂。尊者感其風義。祝之曰。向後有難。可往西蜀彭州九龍山相詣。其山有松為誌。無何知玄師以道德昭著。懿宗親臨法席。稱為國師。復賜沉香為座。恩渥甚厚。自爾忽生人面瘡於膝上。眉目口齒俱備。每以飲食餧之。則開口吞啖。與人無異。徧召名醫。皆不能治。因記昔日尊者之語。入山相尋。果見二松於煙雲間。即趍其所。崇樓廣殿。金碧交輝。尊者顧接甚歡。遂以所苦告之。尊者曰。無傷也。巖下有泉。濯之當愈。命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間。其瘡大呼曰。且未可洗。師曾讀漢書袁盎晁錯傳乎。師曰曾讀。既曾讀。寧不知盎斬錯於東市。其冤為何如哉。累世求報於師。而師為十世高僧。戒律精嚴。報不得其便。今師受人主寵遇。過奢名利心起。於德有損。故能害之。師即袁盎。吾即晁錯也。適蒙迦諾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不復與師為冤矣。國師凜然。魂不住體。其痛徹髓。絕而復甦。瘡亦不見。回顧殿宇。忽然如失。師遂卓菴於所。修懺文三卷。由歷劫因果之不昧。舉世受報之有徵。葢取三昧水。洗冤業為義。故名曰水懺。

  緣起文

  恭聞水懺僧寶建言。迦諾尊者。澍三昧中之法流。悟達國師。洗十生前之罪垢。觀心空處。隨形孽影全消。掬水灌時。劇報惡瘡尋滅。已釋生生莫解之冤。必懺佛佛無赦之罪。譬如藥中。服其善見。是病皆瘳。照中耀其神光。無幽不燭者矣。玄公既感遇聖師。願施仁末世。由是錄諸佛之洪名。采羣經之玄義。俾展演者。轉冤家如眷屬。敬禮者。變罪藪為福田。茲者要祈業海波平。仰叩覺王。必蒙加被。

  例言

  六經之有註疏。內典之有譯解。由來久矣。顧註經多。而註懺少。此何說歟。竊以竺乾立教。既開懺悔一門。則懺從何懺。悔從何悔。必當使懺文大義。綱舉目張。肌分擘解。然後四眾聞之。心地頓開。言言有會。科註之役 師。正欲如上所說。肩仔勿辭也。至其寒暑罔間。既竭苦心。而證據則援引諸經。攷究又悉。本大藏即或有未註。或云再考者。皆係闕疑。初非忽略。講過又講之。疵固無庸。其重複杜撰臆見之陋。絕未敢為私增。
  懺文。文有長短。註亦詳略不齊。今科註長段處。既依總科。分為段落。其短段註法。恐前後繙檢。猝難理會。槩遵藏本。諸品經典。少指頭緒。覽者徐可得之。以云挂一漏萬。則不敢辭。若言飾智炫奇。失之遠矣。
  憶師業儒授經。即留心內典。後因家難洊至。拋棄世緣。禮 超凡大師於金峨授記。為賢首法嗣。雖常隨大師之請都講執事。如陳婆渡與江心定橋。洎今龍住。皆躳自陞座者也。科註之成。 師固夙有弘願。然起於某年某月者。嚮未前聞。竣於丁卯年臘月者。因師病篤。絕筆註懺。高閣未及啟講。不無遺哀。但素衷少遂。而法寶流通。繼往開來。亦窺見一斑矣。
  懺文三卷。首簡俱有贊佛偈四句。今首兩卷不註。獨註末卷。 師遵古本科註。仍註末卷。不及註者。病篤而止。識者幸勿附和忌嫉吾師者。翻前刻心經脫略之案。妄肆譏評。要當自具重瞳。萬母為彼魔嬈。
  內典難字向俱音註。極易攷詳。然亥豕魯魚舛譌正復不免。今科註悉本字彙。細心訂核。繕寫工梓。既便唪持。亦通書法。一切音韻筆畫。務歸典雅。並不侏[仁-二+离]。捐資剞劂。固 佛祖之光明。隨力捨施。亦檀那之福慧。卷內如心蓮湯子。首先頓施。外其四眾。兩錢分計。咸各彙登。刻之卷首。洵與受報酬之盛舉矣。若 師高足。唯一匍匐。善門錙銖。不爽總期。
  龍象永耀。貝葉常榮。勞不可忘。名應均附。
  旹在康熈己巳初秋穀旦
  傳人龍伯寅  倪培基筦生  湯建章心蓮  楊靈伊即中  徐行睿二魯  周嗣炳旦如  聞靈瑞璘友
  同識
  釋本生契山  寂乾行觀  成式蓮因  重隆祖定
  同校

  水懺總科

水懺科大分分(二)
  初總出懺名二正陳懺文(二)
初敘述分(二)
初證信(二)
  初序說懺由(一切)  引經證成(良以)

二發起(四)
  初略序罪因(凡夫)  二泛指罪相(不信)  三約懺三世(過去)  四求證佛聖(是故)
二正說分(二)
初懺悔門(三)
初標章總示三障(三)
  初顯益勸歸(禮諸)  二示相令懺(是故)三略陳罪相(二)
  初起障之因(今日)二除障之緣(三)
  初列數定名(然其)  二勸修獲益(所以)三運心審滅(四)
  初另標七種(是故)  二徵名列類(何等)三牒名別釋(七)
初慚愧(三)
  初牒(第一)  二釋(自惟)  三結(此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