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相宗八要解
 明 明昱著
  相宗八要目錄

  因明入正理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  八識頌  唯識三十論  觀所緣緣論  六離合釋  觀所緣緣論釋  三藏大師真唯識量

敘相宗八要解

  夫約法而解。猶滯依通。忘言而說。斯名勝義。雪浪恩公揭相宗於八要。豈其逗人以舌本耶。毋亦以貧女之寶藏待掘斯出。力士之額珠不指還迷。如云心宗一法為大慈。又為般若母。則相宗一切可廢。而天親菩薩亦幾謗佛矣。然揭直下祖位。以示初機學人。畢竟說食不飽。是以古佛大生悲憫。謂一切無明皆是法縛。藉知萬法並由執生。如聲呼響答。無執遂以無法。如聲滅響亡。穆然寂然。如如自在。阿誰眾生。阿誰祖佛。則舉目便已周遮。而論釋證詮。總為空中著翳耳。惟其不然。則實未見月。安得廢指。從未見象。恁地摩牙。息念須從念息。破執還從執破。向無基師之著釋。則百法如夜。不有護法之廣約。則唯識茫然。緣論六釋。譯師不厭註脚。因明三支。古宿亦衍詞源。要以奧義若海。大舶泛而不盡。玅旨如絲。機女抽而愈有。則高原八解。安知不具醍醐初味耶。近來狐禪未討宗旨。輙絕言說。就令枯坐十年。究竟有何了當。故世有啄穿無明之[聲-耳+卵]。欲飛三界外者。斯可與談此解矣。
  三椘 游士任 題

敘高原大師相宗八要解

  始余晤西蜀高原大師於虎林淨慈寺。抵掌而談。大暢唯識宗旨。因閱其所解相宗八要中因明入正理論一二種。余甚心契。業已為序梓行之。今八要解全帙刻成。復問序於余。余因憶昔白下雪浪恩公演說宗教。特從大藏中錄八種示人。以為習相宗者之階梯。是謂相宗八要。至於解義云何。蓋是書原出兩土之作。菩薩祖師淵源既遠。翻譯著述文義尤深。且若論若頌若釋稱說種種不同。或於作者之旨不無餘蘊。或於學者之衷偶有疑端。至有文詞稍礙而未圓。註疏尚略而未備者。大師有憂之。是故欲其釋疑開悟。言不妨贅也。欲其明理了徹。意不妨約也。有會釋釋記。而義無不剖。有通關直疏。而辭無不暢。有義鈔證義。而益發其所未發。盡證其所未證。繇是令習學相宗者。一披覽焉。不待顜探。而文粲然。而義躍然。此大師嘉惠後學之意。良非淺尠。即起雪浪而示之。能不首肯乎。余又念在昔天竺國諸菩薩。往往造論通經。發揮唯識宗旨。以破邪外。而大師以一人之筆。闡揚兩土之書。烏知非天親菩薩等化身重宣此義也哉。是為序。
  旹萬曆壬子臘八日玉溪菩提菴聖行和南書

  相宗八要凡例

  相宗八要。緣於兩土之作。當先彼而後此也。故有列名合本名題之說如左。

  一.百法贅言
  大乘百法明門論及唯識三十頌。乃天親菩薩始造。為剏歸大乘之本旨。宜初列名。此論原文唯一百法。及二無我。窺基大師著釋。於今之學者。間有所疑。故又贅言以釋之。名百法贅言。平頭下乃天親菩薩本論文。圓圈下基大師著釋。文。低一字者。即贅言也。別為一本。
  二.唯識約意
  唯識三十頌。自天親作。後護法等造論釋之。義有廣約。以廣演破執。約意明理。今多引論中明理之意釋頌。故名唯識約意。
  三.緣論會釋
  觀所緣緣論。陳那菩薩所造。次於天親。故次列之。繼有護法論師造釋。以解其義。今間引釋詞。會合論文。互相發明。題名緣論會釋。
  四.六釋通關
  六離合釋法式。雖失造論及譯師名。亦彼土所作。因文有關隘。故著數語通之。題名六釋通關。已上三論皆少不成冊。合為一本。
  五.緣論釋記
  觀所緣緣論釋。乃護法菩薩造。以釋陳那菩薩論文。唐義淨法師翻譯。文詞簡古。語勢生奇。故祖陳那論文。分章於前。護法釋文。從而釋之。凡於平頭題論曰者。乃陳那論文。題釋曰及不題釋曰者。皆護法師釋論文。低一字者。即記詞也。故題緣論釋記。別為一本。
  六.因明直疏
  因明入正理論。文約義豐。卒難理會。稍加直詞。傍疏其義。故名直疏。
  七.三支義鈔
  三支比量。乃奘大師所立。永明壽師於宗鏡錄中。已釋其旨。間有餘蘊未發。或文從簡約。今略鈔其義。故此名焉。已上二論。雖為兩土之書。文義相關。因便合為一本。
  八.規矩證義
  八識規矩。奘師所作。唯十二頌。祖於唯識論文。雖泰師補註。所引論文尚有闕略。今引而證之。故名規矩證義。雖奘師先於壽師。而先列彼者。以彼因便故。此別為一本。

  相宗八要凡例(終)

六釋法式通關冠註序

  殺三磨婆釋也者自玄奘西遊方傳此土諸法相師莫不舉觧三藏名句鬱由斯式故為相宗八要之一此非惟習相宗之要而學建一密者亦豈外諸哉所以我弘法大師及清凉觀師等即以此釋簡義之相濫者往[?﹋]在焉去歲癸未之夏曬大藏之日偶閱斯通關廼謄去至其通釋關隘者詞義無礙痛快醇至真後學之竒珍也顧始涉之徒於六釋名義窒礙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