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疏所憑。
  答。俱舍頌。妙高層有四。相去各十千。傍出十六千。八四二千量。堅首及持鬘。常憍大王眾。如次居四級。亦住餘七山。
  問。東方天王。
  答。大論云。提多羅咤。秦言治國。主乾闥婆。及毗舍闍。光明疏云。提頭賴咤。此云持國。又安民。居須彌東。黃金埵。南方。大論云。毗琉璃。秦言增長。主鳩槃茶。及薜茘多。光明疏云。南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亦翻免離。西方。大論云。毗留波叉。秦言雜語。主諸龍。及富樓多。光明疏云。白銀埵。王名毗留博叉。翻非好報。又惡眼。亦廣目。北方。大論。毗沙門。秦言多聞。主夜叉。及羅剎。光明疏云。北水埵。索隱云。福德之名。聞四方故。亦普聞。
  問忉利天。
  答。梵音訛略。正言多羅夜登陵舍。此云三十三。君臣合之。有三十三。
  問居處。
  答。俱舍頌曰。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峯。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現。周萬踰繕那。高一半金城。中有殊勝殿。周千踰繕那。
  問夜摩天。
  答。此云善時分。亦妙善。新云須焰摩。此云時分。時時唱快樂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時分故。
  問兜率陀。
  答。此云妙足。新云覩史陀。此云知足。受於五欲。知止足故。佛地論名喜足。最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多修喜足故。
  問化樂天。
  答。大論須涅密咜。或尼摩羅。秦言化樂。自化五塵。而自悞樂。楞嚴名樂變化。
  問。佗化自在。
  答。大論婆舍跋提奪。佗所化而自娛樂。名佗化自在。亦名化應聲。別行疏云。是欲界頂。假佗所化。以成自樂。即魔王也。
  問梵天。
  答。經音義云。梵云迦夷。此言淨身。淨名疏。此云離欲。或云淨行。法華疏。亦稱高淨。
  問。何故初禪有王臣異。已上無也。
  答。二禪已上。無言語法故。不立王法。
  問。何故瓔珞。禪禪皆有梵王。
  答。修無量心。報勝為王。無統御也。
  問。淨名疏。說梵王是娑婆世界主。又何義也。
  答。初禪有覺觀言語。則有主領。故作世主。
  問。云何梵王。名中間禪。
  答。在初禪二禪。二楹之中。名中間禪。
  問少光天。
  答。於二禪中。光最少故。
  問。無量光。
  答。光明轉增。無限量故。
  問光音。
  答。口絕言音。光當語故。
  問少淨天。
  答。意地樂受。離喜貪故。少分清淨。名曰少淨。
  問無量淨。
  答淨勝於前。不可量故。
  問遍淨。
  答。樂受最勝淨周普故。
  問無雲天。
  答。下之三禪。皆依雲住。至此四禪。方在空居。此初一天。別得總名。獨名無雲。
  問。至此四禪。方名空居。何故前欲。除下二天皆名空居也。
  答。前言空居。不履地故。此言空居。雲氣亦無。方曰空居。取意不同。故無違也。
  問福生天。
  答。具勝福力。方得往生。
  問廣果。
  答。異生果報。此最勝故。
  問無想。
  答。心想不行。故名無想。
  問無煩。
  答。無見思煩惱雜故。
  問無熱。
  答。意樂調柔。離熱惱故。
  問善見。
  答。定障漸微。見極明故。
  問善現。
  答。形色轉勝。善能變現。
  問色究竟。
  答。色法最極。是究竟處。
  問。又何此五名那含。
  答。無煩等天。那含所居。呼此五天。名五那含。
  問空處天。
  答。禪門云。此定最初離三種色。心緣虗空。既與無色相應。名虗空定。
  問識處天。
  答。捨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之處受名。
  問。無所有處。
  答。禪門名不用處。修此定時。不用一切內外境界。外境名空。內境名心。捨此二境。因初修時。名不用處。
  問。非有想非無想。
  答。有解。前觀識處是有想。後不用處是無想。今准除上有無二想。名非有想非無想也。有解。約凡夫說。言非有想。約佛法中。說非無想。合而論之。言非有等。

  四相五衰

  問。人間四相。天上五衰。
  答。俱舍說有大小五衰。小五衰者。一衣服嚴具。出不愛聲。二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於沐浴時。水滴著身。四本性囂馳。令滯一境。五眼本自寂。今數瞬動。此五衰現。非定命終。遇勝善緣。猶可轉故。大五衰。一身染塵埃。二華冠萎悴。三兩腋汗出。四臭氣入身。五不樂本座。此現當死。
  問摩醯首羅。
  答。大論云大自在。正名摩訶莫醯伊濕伐羅。八臂三眼。騎白牛。大千界主。
  問日天子。
  答。梵語蘇利耶。此云日神。日者。說文云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