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遷。
  然則。
  牒上動靜不二。
  四象風馳。
  春夏秋冬曰四象。四時遷變馳疾如風。
  璿璣電卷。
  尚書云。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璿即玉名。璣衡皆王者。正天文之器。衡則橫於上。璣則動於下。竝以玉為飾。故曰璿璣玉衡七政。謂日月五星。璿璣下轉。王者端視於玉衡寸穴。則知其天文變動。以審政事。今借彼意。唯取璿璣轉動。若閃電之疾速故曰電卷。古多謂璿璣是北斗之二名者。恐非其說。
  得意毫微。雖速而不轉。
  毫微者毛端至小也。若於一毛端達性相時分各住本位。則萬物皆曰不遷。雖見四象璿璣速。若風電之不停。而位位各住即動而靜矣。上因外人不知論主動中說靜。故執無常教理行果致難。已明權實同異。會不二之旨。不殊於佛教。今即動顯靜結成令行人再照前不遷之旨。定為俗諦所宗。或曰若然者。二乘道果孰是非耶。答權則為是實則為非今此論廢權立實之教。二乘道果正當所破。謂彼偏滯無常教故。若達動靜不二之理。自然空有雙照。捨權歸實竝契中道。故知前引二乘行果為難。理不極成。上明會釋教意竟。
  △大文第三因果結益者。聖人立教必有所益。既即動以顯靜。已知俗諦理實。如是今舉因果者。令悟由因住古果。亦住今故佛教說因成果定萬劫難逃。豈謂萬法無常。能逃因果不遷之益其在茲焉。文二。初就果推因。文六。初正明。
  是以如來。
  就佛舉果也。然如來有二身。全智歸理曰真身。全理起智曰應身法。相宗說佛有二身謂。法報化報。中有自報他報。今他報合化為應身。自報合法為真身。真身寂滅。本非因致。縱假了因所顯定非生因所生俗諦門中未明此義今正就應身如來以果推因也。應果身相地前地上所見多種廣如諸教所辨。又此特就如來果上。推因不遷者。以顯此論宗在一乘無二無三故。
  功。
  業也。明應果往因。曰功始自十信初心中間四十一位。所修十波羅蜜萬行之因。俱名功業也。
  流萬世。
  水動曰流。言萬世者萬舉多數世者時分也。梵云劫波。此云時分。起信論。明信心。尚經十千劫。況入住已來歷三。阿僧祇。其中所修功業。今言萬世者。蓋指遠因遷流。至果已經多劫故也。
  而常存。
  果上知昔因在昔故曰常存。
  道。
  說文曰所行之謂道又道路也。皆取可履踐義行人。以智詣理所作皆真曰修道。此則以修正行曰道。道即因也。
  通百劫而彌固。
  彌久也。昔日行道流通至果。雖經多劫定知在昔。故曰彌固。
  △二引喻。
  成山假就於始簣。
  論語云。譬如為山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假者籍也。簣者土籠即取土之具。既籍始簣之土疊之成山。即簣土住。初而不滅以喻。昔日功業常存也。
  修途託至於初步。
  道經曰千里之行始於初步。今云修途者長路也。託依也。欲行千里之途。始託於初步至千里已。則知初步在初而不滅以喻。昔日道行彌固矣。此以成山修途喻果顯簣土。初步明因存既果籍因招。則果成因在定矣。
  △三結成。
  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
  果決定也。以喻況之果然決知如來。昔日功業在昔不朽則因不遷矣。
  功業不可朽。故雖在昔而不化。
  不化者不朽滅也。
  不化故不遷。
  不遷者不來今之果時也。
  不遷故。則湛然明矣。
  水澄曰湛今顯因位不動。故曰湛然明矣者。義已現也。
  △四引證。
  故經云。三災彌綸。而行業湛然。
  三災者水火風也。彌綸者充徧也。劫壞時火至初禪。水至二禪。風至三禪。三禪已下無不壞散。唯行人道行功業。湛然不動。
  信其言也。
  佛語可信故。
  △五徵釋。
  何者。
  徵也。果上不見因。何以知其不化不遷耶。下釋。
  果不俱因。
  俱同也。果在今而因在昔故不同時。
  因因而果。
  上因即因由下因。是因行雖昔因今果而果籍因成故。
  因因而果因不昔滅。
  既籍因成果。果時定知因不可滅故。故上曰雖在昔而不化也。
  果不俱因因不來今。
  因果既不同時定知因。住昔而不來今之果時故。上曰不化故不遷也。
  不滅不來。則不遷之致明矣。
  以果求因已知因中功業道行不滅去不遷來。則在昔之理明矣。
  △六結責。
  復何惑於去留。踟躇於動靜之間者哉。
  去留者即動靜也。踟躇者進退不前之言物理在乎動靜不二之間。何以疑惑而不進趣耶。故今責之。
  △二舉事結顯此結通二。一結當。文二。結一論。
  然則。
  承上所推因果今昔之事動靜不二故。
  乾坤倒覆。無謂不靜。
  易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上覆而地下載今言倒覆者。設若天載而地覆。則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