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此是果德眾生有此果性果性身土何不沾於瓦石等耶。
  果性徧於依正何隔無情。
  ○次難世人執教偏語。
  又若許因有果性者世何但云十方諸佛同一法身力無畏等而不云生佛亦同法身力無畏等使一塵一心無非三身三德之性種耶。
  言偏意圓三不並別也。
  ○三引教三身難。
  若言但有果地法身性者何故經云十力無畏乃至相好。
  力等相好竝徧報應咸遍因果。
  ○四引經四句難。
  又復經中闡提善人四句辨性子云眾生有性為何眾生有何等性瓦石為復無四句耶。
  二人俱有正因性二人俱無不退性善根人有修善無修惡闡提人有修惡無修善此之四句依正總收焉除瓦礫。
  ○五引偏小五味難。
  又第六第九及三十二皆以雜血五味用對凡夫三乘及佛何故佛性在人差降不同。
  出名同體異令知權實分途故第六云凡夫如乳須陀洹如酪斯陀含如生蘇阿那含如熟蘇羅漢支佛佛如醍醐此譬三藏五味三十三云眾生如雜血乳須斯二果如淨乳阿那含如酪阿羅漢如生蘇支佛如孰蘇佛如醍醐譬通五味只為教權在人差降人並有情性何不等。
  ○六引圓佛性難小八正。
  又二十七云若修八正即見佛性婆沙俱舍悉有八正乃至諸經咸有道品為修何八正見何佛性故知子不知佛性進否。
  ○次問權緣了何不言徧二初問。
  客曰何故權教不說緣了二因徧耶。
  ○次答二初明不徧之意。
  余曰眾生無始計我我所從所計示未應說徧涅槃經中帶權說實故得以空譬正未譬緣了若教一向權則三因俱局如別初心聞正亦局藏性理性一切俱然所以博地聞無情無依迷示迷云能造是附權立性云所造非。
  言計我我所等者謂於神我計陰能所計一為能四陰為所互計能所亦復如此能謂能造宰主所謂僕從莊嚴能嚴所嚴常等四句隨計隨著若聞說徧逆其計謂生謗墮苦故云未應等云三因俱局者正亦前後互不相通如別教教道仰信登地中道正因為境也前緣修向後方顯藏性者藏謂俗理理即真理若事若行次第不融名藏性局三理初後名理性局故知行性不遍無情即別義也故權教博地宜聞無情無性之說不云依報有性順彼情計是故云無所除無性即是佛性。
  ○次遠騰一期顯涅槃立權所以以判斥迷心。
  又復一代已多顯頓如華嚴中依正不二普賢普眼三無差別大集染淨一切融通淨名不思議毛孔含納思益網明無非法界般若諸法混同無二法華本末實相皆如涅槃唯防像末謬執分正緣了別指方隅若執實迷權尚失於實執權迷實則權實俱亡驗子尚昧小乘由心故暗大教心外無境。
  心外無境者無情非性心外有境則非大教大教依正染淨唯心以心觀心境觀無二焉於心外別棄無情。
  △三舉涅槃問二初問。
  客曰涅槃豈唯兼帶耶。
  涅槃何故兼偏帶半。
  ○次答二初總答。
  余曰約部通云一切兼帶。
  部具四教故云一切。
  ○二別答五初答出權實。
  部中品內或實或權如申迦葉難別為末代一機而已則權實竝明若一向權如恒河中七種眾生若一向實如三點二鳥三慈十德等他皆準知不可具述如云色常色言豈不收於一切依正何故制空今局限耶世人不知教之權實如二乘人處處聞大尚至法華方信己性悔來至此財非己有此豈非子不知父性耶聞開權已方云口生化生有分故涅槃中猶恐未來一分有情不信己身有如來性及謂闡提未來永斷示令知有及以不斷豈部內諸文全無頓耶初言七種眾生者一闡提二外凡三內凡四四果五支佛六菩薩七佛河譬見思徧觀四方譬觀四諦竝是權也三點從字譬以說二鳥俱遊譬常無常二而不二十功德者竝初地已上真證功德此例甚多故云他皆準知等父性者譬佛性也言口生等者經云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次廣示圓意。
  今搜求現未建立圓融不弊性無但困理壅故於性中點示體徧傍遮偏指清淨真如尚失小真佛性安在他不見之空爭無常性之有無不曉一家立義大旨故達唯心了體具者焉有異同若不立唯心一切大教全為無用若不許心具圓頓之理乃成徒施信唯心具復疑有無則疑己心之有無也故知一塵一法即一切生佛之心性何獨自心之有無耶以共造故以共變故同化境故同化事故故世不知教之權實以子不思佛性之名從何教立無情之稱局在何文已如前說。
  言不弊等者佛教宗體天然常住終無異轍故云不弊迷理者眾故云但困理壅傍遮等者示徧為正遮偏為傍別指他境名淨名如未曾觀陰心具佛性真如徧淨小乘猶觀六界之心而真而淨豈向外求故云尚失等若信心具真如佛性復疑無情有無無情全是自心則成疑己心之有無也言共造共變者不出二意一者約理造即具二者約事不出三世三世又三世一者過造於現過現造當如無始來及以現在乃至造於盡未來際一切諸業不出十界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二者現造於現即是現在同業所感逐境心變名之為造以心有故一切皆有空故一切皆空如世一官或畏或愛是親是怨隨福隨觀隨緣不同故使爾耳三者聖人變化所造亦令眾生變心所見竝由理具方有事用如法界上種種變通亦令眾生變心所見可由法體令生無變可由生變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