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十方世界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文)嗚呼使淨覺知所現之色無有分齊必不執劣應非尊特矣。

  論玄序十德(玄第一德云自解佛乘至第九德云玄悟法華圓意)

  或問佛乘與法華圓意一也而前後重出者何曰佛乘之言且通指一經而含待絕之意故記釋云即是今典永異餘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相待)仍開會之使歸乎一極(絕待)葢今經獨得玅名功由此二所以獨受佛乘之名若前四時兼帶之教全無二玅縱有圓融不稱佛乘也玄悟法華圓意者別舉五重玄義釋經首題自於一家故列為十德之一豈有重繁之咎乎所以列次在於第九而第十繼之以樂說辯者葢此十德前之八德且是通舉大師具足定慧弘法隱居出為帝者之師而受道俗讚禮至第九第十方是別開今經玄義晝夜流瀉此乃從通以至別所以得為玄文之序也或問發悟之言乃是謄前自解佛乘即大蘇玅悟之時也獲旋陀羅尼正此時也今又開為第二一德豈非重累乎曰最初一德正言發悟自解佛乘第二一德正言深入禪定三昧故第三德中總舉上二云縱具定慧也而此復云得陀羅尼者葢相帶來耳以得陀羅尼由於入定故也記指發悟屬慧而不及於陀羅尼者意則可知也。

  論萬乘數

  愚甞攷王制及班史地理志皆言方里為井為田九百畝井十為通通十為成地方十里為方一里者百為田九百畝以井田計之適一百井也除三十六井為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途巷之外其餘六十四井共出車一乘自此等而上之則千乘萬乘之數皆可計也謂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為方十里者百為田九十億畝以井計之則一萬井也同十為封受田十萬井其賦出車千乘即大諸侯之國也封十為畿畿方千里為方百里者百為田九千億畝以井計之則百萬井也其賦出車萬乘即天子之國也今記云十井為乘井字恐悞應云十里葢十里為成出車一乘故云十里為乘也言百里之國適千乘者葢同方百里同十為封既未迨於地方千里之數故皆稱為百里之國或曰何以六十四井共出車一乘曰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共出兵車一乘戎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六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所謂徹也。

  論輔行十義評無情佛性

  余讀止觀至記中以十義評無情佛性雖與金錍相表裏但最初約身一義頗覺難曉異時曾見賢首藏法師起信論疏釋歸命偈有曰及彼身體相等方知吾祖評破之意正對彼疏而作也當知一者約身二者約體皆本彼立義而說也葢由彼疏以彼身二字指上佛寶即最勝業徧知等體相二字即屬法寶即法性真如海等既以身屬佛實約於報化二身而說以今家義定之即勝劣兩應也體相屬法寶以今家義定之即法身自報也故今先本彼以身屬佛為難故云不可獨云有應身性等次本彼以體相屬法為難故云既許法身徧一切處報應未甞離於法身等也苟不知此則顯吾祖破斥孤然全無來歷至若金錍四十六問中亦有此義義學之士不可不知故今特表而出之。

  論玄籤稱味味例(玄問既以五味分別那同稱漸記釋云問前五味教相味既有五何故中問三味皆名為漸)

  善乎孟子之論曰不以文害詞不以詞害意是不獨為說詩者言故凡看讀之法莫不然也且今文云既以五味分別那同稱漸使惑者讀之必以法華亦稱為漸而有紛紜之說唯毗陵以意逆之但約中間三味而釋則無可疑者又下文不定教後云味味中悉如此使昧者讀之必謂法華亦有不定而致無窮之難唯記主以意逆之乃云乳中則圓別相對以辨不定乃至生熟二酥三四對辨由此釋之故人無疑者惜乎今人不能觸類而長纔聞味味之言必須具約五味而說亦甚可笑也如後記云五味則一道豎進味味各有半滿相成復於味味皆有祕密及以不定至今說者不能解紛請以今文格之可不言而喻矣。

  頌解金錍四十六問

  問佛性之名從因從果從因非佛果不名性。
  圓明究竟名為佛  直指眾生性本然  若向名中思得義  十方身土有何偏
  問佛性之名常無常耶無常非性常應不變。
  性名不變古常然  剎剎塵塵覺照圓  強把真如分兩派  定知其說落邪偏
  問佛性之名共耶別耶別不名性共不可分。
  依正同彰一性靈  休於兩處各安名  世人多用情分別  請把斯文子細評
  問佛性之名大小教耶小無性名大無無情。
  大乘了義非凡說  互古從今不變遷  山色溪聲常示現  莫將情見錯流傳
  問佛性之名權耶實耶對體辨異其相何耶。
  依體立名名大教  有名無實號權方  若知名實元相稱  瓦礫時時盡放光
  問無情之名大小教耶大教大部有權實耶。
  涅槃部大兼權說  便有三非躄用殊  可惜清涼明眼老  錯將魚目認為珠
  問無情無者無情為色為非色耶為二俱耶。
  無情是色非無色  真顯方堪號二俱  陰體既同為質礙  如何一有一偏無
  問無情色等佛見爾耶為生見耶為共見耶。
  眾生眼見號無情  佛眼觀之等性靈  生佛雖然無共見  應知一處不殊形
  問無情敗壞故無性者陰亦敗壞性亦然耶。
  世間動植同歸壞  佛性何緣有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