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二諦三諦離合相(二)
一出諦相(二)
  一標俗同真異(次)二釋真諦異相(二)
  一示空異智別相(大)二今合一真諦釋(二)
  一標(既)二釋(二)
一正明真諦(二)
  一二乘入空(二)二菩薩入空(二)
  一鈍者入但空(菩)  二利者入不空(上)
二成昔二家(二)
  一正成(昔)  二出意(古)

  二判離合(但)

三別二諦三諦離合相(二)
  一明諦相(次)  二判離合(若)

  四圓二三一諦離合相(次)
○二四諦離合相(二)
  一明諦相(次)二判離合(二)
  一離相(主)  二合相(今)
○二智離合(二)
  一出經智(二)二明離合(三)
  一徵(若)二釋(五)
一一智觀三諦(二)
  一出經一智(一)  二以智觀三(此)

  二二智觀三諦(若)三三智觀三諦(三)
四四智觀三諦(二)
一正明四智觀諦(二)
一出經四智(二)
  一經智(四)  二論釋(釋)

  二以智觀三(如)

  二例明五智等觀(若)

  五十一智觀三諦(十)
  三結(是)
○二諦智合辨(二)
一正辨(四)
  一藏諦智合(次)二通諦智合(二)
  一當教(通)  二別接(若)

  三別諦智合(別)  四圓諦智合(圓)

二簡明(二)
  一問二答(二)
  一正明(答)  二出義(不)

○四用得失經(三)
  一標(四)二釋(二)
一取四性為失(二)
  一示四性見着(若)  二出四性過患(此)

二破四性為得(二)
一正破性計(三)
  一標示(當)  二正破(諸)  三結責(若)

二性破明得(三)
  一正示(今)二釋明(二)
  一破四境智以得實(以)二說四境智以得權(二)
  一正明四說(雖不)  二顯不思議(雖作)
  三證成(故)

三判(二)
  一標舉(若)二正判(四)
  一藏教得失(如)  二通教得失(又)  三別教得失(若)  四圓教俱得(若)

○大章四攝法(二)
  一敘疑(第)二正示(二)
  一示(今)二釋(二)
一略明攝(二)
  一約喻明(何)  二引論明(大)

二廣論攝(三)
  一開章(今)  二次第(此)三正釋(二)
一六意次第攝(六)
  一攝一切理(一)二攝一切惑(二)
  一總標迷諦無明(二)二別釋止觀攝惑(二)
一入空止觀所惑
一明迷權理惑(三)
  一示能迷(若)二出迷事(三)
  一正明因緣(是事)  二束為三道(是十)  三出諸異名(經)

  三結過患(覆)

  二出止觀攝治(此)

二假中止觀所惑(二)
二明迷實理惑(三)
  一示能迷(若)二出迷事(三)
  一正明因緣(故)  二束為三道(束)  三結示所以(故)

  三結過患(此十)

二出止觀攝治(二)
  一標徵(此惑)二簡明(二)
  一假觀攝治(三)  二中觀攝治(若別)

  三攝一切智(三)四攝一切行(二)
一示意(三)
  一示智必行至(四)  二出正助二行(行)  三結行隨智轉(正)

二正明(二)
二橫豎明攝(二)
一約四教竪攝(四)
  一析智入空行(若)  二體智入空行(若)  三道智入假行(若)  四中智入實行(若)

二約諸法橫攝(三)
  一攝世間禪(復)二攝出世間禪(二)
  一事禪(九想)  二理禪(四念)

  三攝出世間上上禪(四弘)
  二結示攝盡(如)
  五攝一切位○  六攝一切教○

  二六意更互攝(上)

○五攝一切位(二)
  一示意(五)二釋明(二)
一正攝諸位(四)
  一藏位(若)  二通位(若)  三別位(若)  四圓位(若)

二辨有位意(二)
  一問二答(二)
  一示說位無礙(答)二引論意發明(二)
一點一語明有位(三)
  一引論(中)二釋明(二)
  一斥外無位(無)二點明有位(三)
  一標示(如)  二點明(何)  三結顯(點)
  三結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