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所以發憤述之云耳。
  【科】然圓教位次若不以六即判之則多濫上聖故須六即判位。
  二然下以六即判文分四初明判位所以言多濫者且從不知六位而說若從不知即理而說亦應更云多生退屈故大意云理同故即事異故六諸經中云生死即涅槃皆以六位甄之使始終理同而初後不濫事異故六者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分證究竟六位不同迷悟異也理同故即者三諦之理六位咸然故云理即名字即乃至究竟即也既云生死即涅槃又云煩惱即菩提結業即解脫斯乃三障為能即三德為所即三德又是三諦異名人不見之却云三千即假為事異故六三千空中為理同故即又以玅假為能即空中為所即是則能即既謬所即殘闕矣智為能即義亦不然六即蛣蜣此亦得在三千即假及夫空中蛣蜣何有若知向來三身四土則於斯義自然通達但患學者習迷既久故更言之何者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然而空中寂滅無相無相不同小乘太虗所以具足三千玅假空中是理玅假是事而此事理若望三障障皆是事三諦皆理三諦自分空中名理俗諦名事故此三諦六位皆有俗諦三千既通六位三千奚甞無蛣蜣耶六即蛣蜣有何不可若論三千即空即中空中寂滅蛣蜣豈存故了三千即空假中蛣蜣有無炳然可見若得此意理消伏用染毒有無迷情頓息一家大旨何所疑哉。
  【科】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又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等言總是理即次從善知識及從經卷聞見此言為名字即依教修行為觀行即(五品位)相似解發為相似即(十信)分破分見為分證即(從初住至等覺)智斷圓滿為究竟即(妙覺位)。
  二謂下正判位次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因不名佛果不名性涅槃經中多云佛性者佛是果人言一切眾生皆有果人之性也所以因名佛性者眾生實未成佛得理證真以煩惱生死是佛等性示令修習名佛性焉佛性有三所謂三千即空假中名正緣了故知三千不出十界三種世間假名五陰在於有情國土世間名為無情若云無情不云有性若云有性不云無情今欲示迷元從性變及為示性令其改迷點權為實故云有情無情有性是故十界三種世間即空假中是三佛性人未思此往往却謂無情之物動轉可見名有佛性可笑之甚是故當知有情無情莫不皆是因緣生法緣生之法都無真實但有名字名字即空空即假中故云有情無情有性即空假中三因佛性實相玅理有佛出世無佛出世常住不遷無所改易以由性理不改變故賢首清凉所談有情無情法性佛性具如大部補注中辨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者六塵且舉色香三諦但云中道色香是事中道是理於事見理故云色香無非中道色香中道人皆共許無情佛性惑耳驚心。
  總是理即者眾生在於生死之事道理恒自即是涅槃知名識字故云名字乃是識知色心依正本具三千三諦名字依此三千三諦之解而起三千三觀之行名為觀行如鍮比金若瓜比瓠猶火先煗涉海初平二物相類名為相似少分而證名為分證若約所證名為分真究盡終竟名為究竟此六即位出自一家起信論中已有三即謂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餘之三即經論必云然六即義亦通三教若論圓位六即亦足何須更列四十二位良以分真之位長故故須借別分其品秩又六即通事理五十二位別在事又五十二位名多而且局局在十信已去六即名少而且通通於五品已還。
  【科】約修行位次從淺至深故名為六約所顯理體位位不二故名為即。
  三約修下釋名理即雖然未涉於修全性起修例如修雖具九之義故云約修名為六也。
  【科】是故深識六字不生上慢委明即字不生自屈可歸可依思之擇之。
  四是故下誡勸。
  【科】略明圓教位竟。
  三略明下結。
  【科】然依上四教修行時各有方便正修謂二十五方便十乘觀法若教教各明其文稍煩義意雖異名數不別故今總明可以意知。
  二然下明行人依教修行文分二初總示如上四教但是如來說四教法行人依教既乃開解然必依解以立其行解行成已乃入聖階所以今明四教行法四種三昧二十五法十境十乘雖通四教然今文錄一依止觀正是法華圓頓玅行然今文略不引十境及四三昧四三昧者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言十境者一陰入二煩惱三病患四業相五魔事六禪定七諸見八上慢九二乘十菩薩陰入現前是故初觀餘九待發乃可觀之若無十境乘則無體若無十法名壞驢車無四三昧不辨行儀無其方便正行難立故以二十五法方便一心止觀觀於十境於四三昧行儀之中或作觀心是不可思議玅境用乃至或為離法愛用故至初住開佛知見乘此大車游方至極止觀明靜前代未聞豈徒然哉良在茲矣今人只謂捨惡取空名大乘者此空尚乃不出六十二見稠林何能動出生死患累設以為乘但是禿空殊無法門莊嚴具度乘邪見乘入險惡道是則指火宅為寶渚必為所焚以煩惱為能乘義須傾覆習大乘者自量己心如何合於法華大車是故一家所立解行不同世間誦文法師闇證禪師故南山云唯有南岳及以天台雙弘定慧豈是諂附而虗授哉餘如大部補注所示。
  【科】言二十五方便者束為五科一具五緣二訶五欲三棄五葢四調五事五行五法。
  二言下別釋分二初方便為三初分科。
  言二十五方便者方便名善巧善巧調停令入正修故四教方便各有近遠且如圓教假名五品觀行等位去真猶遙名遠方便六根清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