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自不達耳非經論之過焉不知討誰疏耶若慈恩等疏此則可爾若天台疏皆有方軌攝法入心觀與經合非數他寶豈是分別名相而已哉誤無量人棄嫌經論所損至大彌須慎之清凉觀師云撮台衡三觀之玄趣使教合亡言之旨心同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謂別有亡機之門昔人不參善友但尚尋文年事稍衰便欲廢教求禪豈唯抑乎佛心亦乃飜誤後學是以不能依教修行故為如來苦訶責耳人之罪矣經論何愆故吾祖斥於修心不達者云隨逐積年看心稍久遂不知研覈問心是以不染內法著外文字偷記註而奔走負經論而浪行斯皆斥於不了者耳與數寶者無以異焉今之庸鄙於知識處纔聞句偈便謂教外而別傳者以由不知吾佛法藏如來教海含融一切諸法故也遂以禪高於教知他何謂教乎何謂禪乎悲哉悲哉餘如大部補注中辨。
  【科】若纔聞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即心是佛不動便到不加修習便成正覺者。
  二若纔聞下舉謬執法門斥文分二初舉執計又二初舉所執法纔者僅也少也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即心是佛無上正法付迦葉等皆出佛教昏昧謂之教外別傳非欺天乎聞斯教法而生計著當知皆是大乘上慢謂證真如大妄居首須知即者以顯於離如冰不離水理須融冰義同於離方乃顯即汝今具足生死煩惱何曾悟入菩提涅槃若已悟入須齊上聖何不放光升虗空耶然汝所計似虗其情諒汝觀道猶為岡像也。
  【科】十方世界盡是淨土觸向對面無非覺者。
  二十方下舉能計情由執向法生此計情便謂無非淨土覺等。
  【科】今雖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無其莊嚴何關修證者也。
  二今雖下判屬重斥文分二初判屬理即雖已聞名謂無修證故與理即無以異焉即心是佛其誰不然但未修於定慧莊嚴法身體素天龍忽劣豈得齊於大覺果人萬行所嚴淨法身耶故闇禪者多增上慢文字法師多推上位竝由不學天台法門六而復即。
  【科】我等愚輩纔聞即空便廢修行不知即之所由鼠唧鳥空廣在經論尋之思之。
  二我等下牒計重斥鼠唧鳥空者斥其闇證不達諦理謬說即名何殊怪鼠作唧唧聲即聲無旨濫擬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鳥作空空聲空聲無旨豈得濫同空空三昧是以天台約理即一法叵存約修則萬行圓足全修在性全性起修性無所移修常宛爾若得此意聞眾怪說情慮坥然圓頓玅乘投心有地良由了知本性空寂故修眾行無有滯焉。
  【科】二勸請者勸請十方諸如來留身久住濟含識。
  二勸請者正為破其謗法之罪以我等輩無始已來或為邪徒請佛入滅斷正法輪欲除此罪故須勸請十方如來久住利物。
  【科】三隨喜者隨喜稱讚諸善根。
  三隨喜者正為滅除嫉妒之罪以由昔日嫉他善根故今飜破乃生隨喜。
  【科】四回向者所有稱讚善盡回回菩提。
  四回向者回自功德回他眾生同會無上佛菩提果如回聲入角響必遠聞此乃正破有漏之罪以昔有善不回回向無生玅智所以流浪又謂之破著有罪也。
  【科】五發願者若無發心萬事不成故須發心以導前四。
  五發願者雖行前四無願多退如牛無御不能所至如畵無膠如坏未火故須發願要制其心正為破其退轉之罪。
  【科】是為五悔。
  二是為五悔一句結也五法雖異莫非悔罪故云五悔焉。
  【科】下去諸位直至等覺總用五悔更不再出例此可知。
  三下去諸位下舉一例諸初品既爾四品十信以至等覺諸位咸然是以五十校計經云始自凡夫終至等覺皆行五悔等覺尚修闇證之流那忽見棄。
  【科】二讀誦品者。
  二讀誦品分二初標。
  【科】經云何況讀誦受持之者。
  二釋分二初引經言何況者隨喜尚爾況讀誦乎。
  【科】謂內以圓觀更加讀誦。
  二謂內下釋為二初正釋內以圓觀如前所明更加讀誦如大師示誦經方法今不錄也。
  【科】如膏助火。
  二舉喻膏者脂也膏喻外誦火喻內觀。
  【科】三說法品者。
  三說法品分二初標。
  【科】經云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
  二釋又二初引經為他人說即說法也。
  【科】內解轉勝導利前人化功歸己心陪勝前。
  二內解下釋化他功德歸於自己其心明了勝過初二文中陪字誤應作倍字故止觀云倍助觀心倍即等倍而增勝也。
  【科】四兼行六度。
  四兼行品分二初標。
  【科】經云況復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等。
  二釋又二初引經兼謂相兼未能正行兼用而已菩薩戒疏云上來觀心未遑涉事今正觀稍明即傍兼利物能以少施與虗空等理觀為正事行為傍傍即兼義故云兼也布施等下五度故也。
  【科】福德力故陪增觀心。
  二福德下釋行布施等即福德也以福資慧勝前可知文中陪字亦誤也。
  【科】五正行六度者。
  五正行品亦二初標。
  【科】經云若人讀誦為他人說復能持戒等。
  二釋分二初引經。
  【科】謂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心無閡轉勝於前不可比喻。
  二謂自下釋自行常觀空中之理化他恒用三千之事自他不二理事含融正行六度不礙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