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聖人不出其中。不生於彼。而闡化非不居彼。準寶雲經。頗羅墮。將弟子六百人住鬱單越。八難。三途以為三。人中則有四。一盲聾瘖啞。二世智辨聰。三佛前佛後。四北俱盧洲。天上一無想。或指長壽天。受此諸果報。不得於聖化。
  【■記】此釋八難也。若欲不受八難。須習四種輪摧。如成論明菩薩習四輪。摧八難。一生中國輪。摧滅三途。北洲。長壽天難。二修正願輪。摧世智辨聰難。三植善因根輪摧盲聲瘖啞難。四近善人輪。摧佛前釋後難。故無四輪。未免八難。而北俱盧乃其一也。淨名疏。明二種八難。謂凡夫住事八難。二乘住理八難。事即界內八難。理乃界外八難。荊溪言。若欲略明。則有餘涅槃中三十心人。為三惡道。住無我法。名為北洲。地前法愛。如長壽天。未有初地十種六根。名諸根不具。地前智淺。如世智辨聰。不窮中理。如佛前佛後。若實報土中。位位相望節節作之。此并障於中道理也。然此且說住事八難。
  【□註】苦樂相間。輔行四上(九)云。若論果報。南洲為下下。若得值佛。南洲為上上。故大論六(十二)云。閻浮提以三事故。尚勝諸天。北洲不及。一能斷淫欲。二識念力。三能精進勇猛。復有書般若。是故諸天下來聽法。故大經云。下下因緣故生北洲。乃至上上因緣故生南洲。(文)妙玄六(二十九)云。四天下人。雖果報勝劣。俱有生老病死。同是輕報泥犂(文)。
  【■記】教說三天下。三種勝南洲。一長壽。二色勝。三地勝。故南洲為下下。佛若出世。唯在南洲。東西但往不生。北洲不生亦不往。此指佛說。故論值佛。南洲為上上也。妙樂曰。佛者劫初無病。劫盡多病。長壽時樂。短壽時苦。東天下富而壽。西天下多珠寶牛羊。北天下無我無臣屬。如此時處。不感佛出。八萬歲時百年時。南天下人未見果而修因。故知佛出其地。故大論下。引證南洲為上。又教中明南洲有五種勝三天上。及他化天。一勇健。二正念。三佛生處。四修業地。五梵行。然不出大論三事也。大經曰。人業十善。復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因緣故。生鬱單越。中因緣故。生弗婆提。上因緣故。生瞿耶尼。上上因緣故。生閻浮提。疏言。十善有四報。在四洲。南洲年命果報最劣。乃下業之果。而言上上者。取修道行善邊勝故。
  【■補】能斷淫欲。即梵行也。能得解脫達分。得正決定故。禪中四分。有退住進達。達者。於此定中發見思無漏。能到涅槃。念力。即正念也。謂篤信念力。不見果而能廣修因故。三精進勇猛。即勇健也。有師標曰。念力。久遠所作而能憶故。勇健。不見果而能廣修因故。
  【□註】五常五戒。常者不易。戒乃防非。仁則不殺。義則不盜。禮則不淫。信則不妄語。智則不飲酒。酒能昏性起過故也。
  【■記】此釋五常五戒也。初二句。明戒常義。次五句。明戒常合對。如提胃經中長者問佛。何故但說於五。不說四六。佛言。五者。是天地之根。太乙之初。神氣之始。萬物之祖。是故但五。又曰。五戒者。令成當來五體。順世五常五德之法。愍傷不殺。曰仁。清察不盜。曰義。防害不淫。曰禮。持心禁酒。曰智。非法不言。曰信。此五不可造次而虧。不可須臾而廢。君子奉之以立身。用之不暫棄。然是以五戒。順世五常也。今乃以五常通於五戒。如天台大師言。仁慈矜養。不害於他。即不殺戒。義讓推廉。抽己惠彼。是不盜戒。體制規矩。結髮成親。即不邪淫戒。智鑑明利。所為秉直。中當道理。即不飲酒戒。信契實錄。誠節不欺。是不妄語戒也。末句。明酒起過。如梵網經言。酒生過失無量。若伸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大論開有三種。一穀酒。二果酒。三藥酒。皆不得飲也。又問。出家禁飲。無待論矣。漢書言酒者。天之美祿。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求。扶衰養疾。故有國家者。以酒合懽。以酒成禮。云何世間而得禁飲耶。答。夏禹以前。不聞有酒。唐虞之治。禮備樂和。酒之可戒亦明甚矣。又何論焉。又問。大師戒經疏開不為過患者。何也。答。此正明免於過患者難也。誠使百拜。而禍不侵。無量。而亂不及。文忠。終身不醉。思遠。醉勝醒人。能如是者。疏文許開。意有在焉。如其不能。禁絕為上。
  【□註】又五戒。四性一遮。酒乃遮制。餘性是惡。大小乘禁戒。此為根本。止觀四(二)云。性戒者。莫問受與不受。犯即是罪。受與不受。持即是善。若受戒。持生福。犯獲罪。不受。無福。不受。犯。無罪。(文)輔行四上(三)云。所言性者。即舊戒也。不待佛制。性是善惡。故名為性。又云。五戒者。四性一遮。故俱舍云。遮中唯離酒。為護餘律儀。若論制已。性上更加一箇制罪。(文)性戒。輪王亦用。遮戒如來所制。五戒十善。開合之異。身三。可見。不妄語。則攝口業四種。酒防意地。則攝意三。
  【■記】此明五戒四性一遮者。如報恩經曰。優婆塞五戒。四是實罪。飲酒一戒。是遮罪。同結為五戒者。以飲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故。如迦葉佛時。有優婆塞。以飲酒故。邪淫他婦。盜殺他雞。人問。何故爾。答言。不作。以酒亂故。一時能破四戒。雖非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