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略者。知諸法空。無相。無作。無生滅等。廣者。諸法種種。別相分別等也
  △二徵起。
  此領何義。
  △二答釋所領。
  答。明方等之後。次說般若。般若觀慧。即是家業。空生身子。受勅轉教。即是領知等也。
  【□註】般若觀慧。妙玄十(十八)云。大品或說無常無我。或說於空。或說不生不滅。皆歷色心至一切種智。句句回轉。明修行法。(文)即觀慧義也。
  【■補】回轉者。如說無常等已。即云當依無常無我修學。乃至說不生不滅已。即云當依不生不滅修學。此能觀法。色心至一切種智。即所觀境。
  【□註】家業。長者宅。為大乘家。諸珍寶。為不思議業。妙樂七(二十)云。前云付財。今云付業。財從所營。業即造作。皆是菩薩。修德三因之作業也。名異義同。故得互舉。
  【■記】不思議業。指圓教一乘具足不思議心法。修德三因者。經明了義心王。為正因。緣因者。十六王子覆講聞法。今日解者是也。今日聞法作佛。名真子。為了因也。
  【□註】空生身子。須菩提翻空生。解空第一。舍利弗。翻身子。亦云鶖子。智慧第一。
  【■記】須菩提初生。庫藏悉空。故言空生。經明佛從忉利。下閻浮提。須菩提念。此大眾雖復殊特。皆歸無常即了法空。作是觀時。即得道證。故佛言。觀諸法空。是為見佛法身。得真供養。供養中最。故稱解空第一。身子。取身端意。鶖子。舍利弗母。身端眼淨。如鶖鷺。連母得名。智慧第一者。在胎已令母辨勝舅。八歲登座。十六國議論無雙。七日中遍達佛法。故佛云。一切眾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聞。於十六分中。猶尚不及一。
  【□註】受勅轉教。受如來之勅命。轉教菩薩。即加被說也。以空慧為入道之主。故加二人。輔行六上(十二)云。凡言加者。加於可加。須菩提空。與般若空。相應相似。是故佛加。令其說空。般若是智慧。故亦加身子。所以但加此二人也(文)。
  【■記】非空不能蕩相。非慧無以發明。故加二人。大論問。佛不自說。況諸菩薩勝聲聞。何故令聲聞為諸菩薩說。答。眾見佛身。過須彌山。心皆驚怖。各念云何從佛聞法。故命聲聞為大眾說。
  【□註】領知。妙樂二(十八)云。被加為奉命。所說名領知。名說為領。無別領也。(文)此是熟酥益相。得此益已。義成別人。淨名疏云。大品二乘。已有入假之義。(文)觀音玄記上(十二)云。聲聞轉教。密破塵沙。(文)大品會法(八十一科皆摩訶衍)不會人(而無希取一餐之意)。
  【■記】大品會法。亦說知意。八十一科。謂色。心。五陰。十二入。二十界。四諦。十二因緣。十八空。六度。四智也。無希取者。信解品云。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飱之意。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本能捨也。
  △三總結。
  已上三味。對華嚴頓教總名為漸。
  【□註】總結漸中三味。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一之下
  天台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卷二之上

    高麗沙門諦觀錄
    南天竺沙門蒙潤集註
    清比丘性權彙補輔宏記
    清三寶弟子錢六[、/(、*、)]菴較訂
    天台嫡裔比丘諦閑編科參梓
  △三秘密教三。初標名。
  第三秘密教者。
  【□註】隱密赴機。互不相知。故名秘密。釋籤一(二十三)云不定與秘。並皆不出同聽異聞。但互相知。互不相知。以辯兩異(文)。
  【■補】同聽異聞者。淨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或有恐怖。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是也。但彼彼互相知者。名不定。互不相知者。名秘密以辯兩異耳。三界可怖。即世界悉檀。歡喜。即為人。厭離。能治於惡。即對治。斷疑見理。即第一義。
  【□註】若不堪於顯露入者。須秘密說。
  【■備】謂如來說法時。機有不堪顯露說者。於此是顯。於彼是密。或彼此俱密。故須密說。以秘密。應貼互不相知論也。
  【□註】今對前頓漸顯露即明秘密。若大本中先明不定。對前頓漸定教為次第也。此據說相次第雖爾。秘密不定。遍前四時。初無前後。具足應云秘密不定。顯露不定。今皆略標。
  【■記】今先秘密而後不定。大本先不定而後秘密。當知俱順其便。下明秘密不定。除法華聞顯。遍前四時。元無前後。
  【□註】然秘密之名。起自龍樹。如釋籤一(二十一)引大論釋大品經。諸天子嘆云。我見閻浮提。第二法輪轉。今轉似初轉。問。初轉少。今轉多。云何以大喻小。而言似耶。答。諸佛法輪有二種。一者顯。二者密。初轉。聲聞見八萬及一人。諸菩薩見無量阿僧祗人得二乘。無量阿僧祗人得無生忍。無量阿僧祗人發無上道心。行六波羅密。阿僧祗人得初地。乃至十地。一生補處坐道場。是名為密。(文)故知初見八萬一人。屬顯露攝。秘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