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度生。即建立也。
  【■補】圓斷者。不斷而斷。五住惑斷。開佛知見。住大涅槃。故名圓斷也。
  △二按經顯位二。初總指。
  諸大乘經論。說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總屬此教也。
  【□註】一代教中。唯除鹿苑。顯露無圓。諸大乘經。凡說圓法。皆佛境界也。不共三乘位次者。揀異別教不共二乘。今圓是佛乘。故不共三乘也。
  【■記】此教說佛境不共三乘者。如經云。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又云。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也。
  △二別釋二。初正顯位次二。初通列諸經二。初正列。
  法華中開示悟入四字。對圓教住行向地。此四十位。華嚴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所有慧身。不由他悟。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此明圓四十二位。維摩經云。薝蔔林中。不齅餘香。入此室者。唯聞諸佛功德之香。又云。入不二法門。般若明最上乘。涅槃明一心五行。又經云。有人入大海浴。已用一切諸河之水。又娑伽羅龍。澍車軸雨。唯大海能受。餘地不堪。又擣萬種香為丸。若燒一塵。具足眾氣。
  【□註】開示悟入。如前釋。
  【■記】謂十住。破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理。名開。十行。惑障既除。知見體顯。法界眾德。顯示分明。名示。十向障除體顯。法界分明。事理圓融。更無二趣。名悟。十地。事理既融。自在無礙。流注任運。從阿至荼。入薩婆若海。名入。
  【□註】初發心者。三因性開發。即初住位。二住已去。莫不皆然。故結云圓四十二位。
  【■記】三因性發即初住者。觀經疏云。分證佛者。初發心住。一發一切發。發一切功德。發一切智慧。發一切境界。不前不後。亦不一時。鈔云。住名發心。發本覺心也。常寂常照。寂照雙融。是本圓覺。即一而三。不發而發。故成三發。皆言一切者。法界無外。攝法不遺。諸佛眾生。色心依正。同一覺體。全體為緣。全體為了。全體為正。緣因發故。了正亦發。了因發故。緣正亦發。正因發故。緣了亦發。蓋三法圓融。發則俱發。緣發名功德。能資成故。了發名智慧。能觀照故。正發名境界。是所顯故。當知初住既爾。後四十一位無不皆然。
  【□註】薝蔔等者。薝蔔。翻黃華。觀眾生品。天女訶身子之文。淨名空室。表常寂光。
  【■記】薝蔔。西域近海岸樹。金翅鳥來即棲其上。維摩經云。舍利弗問天女。汝於三乘。為何志求。天曰。以聲聞法。化眾生故。我為聲聞。以因緣法。化眾生故。我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眾生故。我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薝蔔林。不齅餘香。如是若入此室。但聞諸佛功德之香。不樂聲聞辟支佛功德之香也。末句是輔行文。引表經旨。如輔行云。淨名空室。表常寂光。是故入者。唯齅佛乘。
  【□註】入不二法門者。彼經三十一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云。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嘆云。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文)須知三十一菩薩。乃以有言言於無言。文殊乃以無言言於無言。淨名乃以無言無言。故文殊歎云。是真入不二法門也。
  【■記】華嚴疏云。然此經意。前後相成。共顯經旨。若辨優劣。或三重四重。三重者。一。諸菩薩以無二遣二。以言顯說。似有不二可說。對二明不二。非絕待也。二。文殊以言遣言。明無不二可說。令忘言會旨。三。維摩無言顯理。謂本自無言。不待更遣。是為三也。言四重者。文殊以言印彼。又明言即無言。若欲合者。前後三段反覆相成。但為一義。初文殊以言顯無言。次淨名無言印無言。後文殊以言印無言。三段。二人共顯絕言之理。前三十一菩薩。以無二遣二。後二大士以無言遣言。但有二節。若更合者。若無諸菩薩以言遣二。空有絕言。何由顯理。是則前諸菩薩假言顯理。後二大士以無言顯理。言與無言雙忘。皆真不二矣。故雖三節。一致無違。是則皆成圓教法門也。
  【□註】般若明最上乘者。金剛經云。如來為發最上乘者說。涅槃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般涅槃佛性之理。
  【■記】言最上乘者。謂四教有十六門。門門有無量行。所謂藏不如通。通不若別。別何似圓。是以圓教法門。為最上乘也。言一心五行者。聖行品文。疏標不次第行。為三。一標行名。謂復有一行。二人。謂如來。以如來因行。即因人也。三法。謂大乘大涅槃經。大乘即圓因。涅槃即圓果。即因而果。具足無缺。是為一行一切行也。
  【■補】大論云。從初發心。常觀涅槃行道。當知亦不出一心照十法界。即空假中。即空聖行具足。即假梵病嬰兒行具足。即中天行具足。是為一心五行。一行一切行也。
  【□註】又經云者。大經云。譬如有人。在大海浴。當知是人已用一切諸河之水。輔行一上(二十七)云。理具諸法。如海水。修觀行者。如在浴也。行攝一切。名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