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者此就利根受接以論若妙玄明三根解源通教鈍根及別圓接通合為三也上根三地四地等者二地俱斷見惑總而言之若究論須至四地以通三地未出觀故輔行則云四地為上(義兼五地)六七為中八九為下(文)今進一位者教位從容文或進退故不同也又經論說多附下根所接之教者合云能接似即按位真即勝進今但十向輔行則云七地以前入別十住八地以去接入十行知佛證法是入迴向(文)又妙玄教正具明三接止觀行正但論一接若真位受接者受應作被謂用真位以被接也若欲文順應改二句云若入似位若入真位則答進入何位之問。
  問此藏通二教(止)則一槩為利。
  同而不同者斷證雖同教行有異界內者對方便等土說析色入空者外計析至鄰虗今總觀生滅對破外道汝析非正亦名析色義備輔行(三下一十五)初門者通後別圓故體色入空者諸法如幻當體即空槩者平斛木也。
  問教既大乘(止)略明通教竟。
  朱雀天子南門也今指通教為共般若通言方等若論共部方等義疎如前已說。
  次明別教者(止)此竝別教之相也。
  教等八法皆別者獨被菩薩三諦隔歷三智次第三惑前後五行差別位不相收一因逈出一果不融無量四諦如前已明二乘縱於方等般若得聞別法亦皆自謂非己志分。
  華嚴明十住(止)豈得定說。
  華嚴前無十信後無等覺於十住品前明十梵行自古講者指為十信四念處(三初)云於十住中多明圓義於登地中多明別義(文)故華嚴位義通圓別今且示別故云住行向為賢十地妙覺為聖本業瓔珞亦明六輪(如法數對)金光明指真諦所譯勝天王般若也五行者聖梵天病嬰兒也又仁王般若明五十一位但無等覺四念處(三)云瓔珞結諸方等仁王結般若法華在後不明次位但決了諸權而入於實涅槃亦不明位同開佛性入秘密(前是一部之後故結法華是一期之後故不結具故彼文有人欲指楞嚴六十聖位是結醍醐純圓修證其義似明非祖文意)。
  然位次周足(止)自下細釋。
  此凡聖位中有教證二道地前屬教登地為證此約行教證也又一教始終俱為教道若說十地已證之法名為證道此約說教證也(玄籤借用證權實部則具四種輔行釋別教教權證實但明三種)復論竪入橫學兩種四教釋籤十(二十七)云別教復有四者別教十住修生無生十行修於無量十向修於無作登地證於無作故云有四又十行中習諸佛法具足入於一十六門亦名為四問住已習八何故行中更習十六答前是自行隨用一門後為化他是故行中更習前八是故十六俱須廣習(文)更有三根出假十信上根十住中根十行下根(四教俱論三根出假如止觀六(二十三))又對五忍十信伏忍十住信忍十行去柔順忍十地無生忍玅覺寂滅忍(妙宗中(十八)亦對圓位)若論真緣則地前為緣修登地為真修緣謂作意緣念真謂任運相應元是地師之義今家復加觀義空假為緣中道為真通圓亦有此之二義(云云)六種性習如下對。
  初言十信者(止)通教乾慧性地齊。
  信等十名楞嚴具釋但彼文在圓今別位耳此云伏見思諸文有云伏五住蓋別十信伏惑有通別故別論見思通則五住此位出假即名上根淨名疏七(二十一)云菩薩化物心重自行則輕故慈悲重者不務斷結從相似空解即便出假見思未破故云有疾(文)既能出假破塵沙否淨名疏記無文或云伏見及上根十信侵習七住已前此兩位皆破塵沙者未詳。
  次明十住者(止)行三百由旬。
  十住乃至十地別名學者非實並略不釋備在集解須者往尋習種性者瓔珞經上卷(賢字函)明六種性以對別位(淨名疏第九亦借別名以顯圓)今家玄籤四教義戒疏等並依經列四念處中少有不次又地持論略明二種(亦名經彌勒造賢字函)如戒疏列六種後復用二種及對教證前後生報佛法佛併圖而會伸之。
  
  六種性者種別性分也地持第一云種性者名為種子名為界名為性(文種子不同有六界分)又性通六位種局在因故前四名種等覺雖因望前稱覺二種者地持經云略說二種性種性者是菩薩六入殊勝展轉相續無始法爾是名性種性習種性者若從先來修善所得是名習種性(文)戒疏以六種對位後復明二種者以六位不出地前修習登地證性故用地持結攝六種雖不顯標意必如是況梵網是華嚴結經地持正宗華嚴故宜用彼結攝瓔珞又與約行教證其義宛齊故復例之自古以戒疏文難今備引註戒疏云性習二種若據位分習種在前性種在後若據行論性習同時前後不定(標約行中義)依體起用(約中道理起觀行用)先明性種後明習種尋用取體(從自行用取中道體)先習後性(自依體下釋同時不定義)與教證二道相似就位以論教道在前證道在後(約行故證)據行論之教證同時前後不定(此標)依體起用先證後教(望證道理起教道用)尋用取體先教後證(尋教道用證中道體)習種能生報佛性種能生法佛(文地前既論自行修習至果合生報佛登地證性合生法佛智與體冥任運起用故不論應佛也異解備諸章藻)梵網經中更有六種一習種性二長養性(只是研習增長與習種性通對十住)三性種性四不可壞性(俗諦建立故不可壞與性種通對十行)五道種性(十向)六正法性(通收聖種等妙三種)。
  
  慧眼者古德五眼頌云。
  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