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照故而起進趣乃成修三如下當辨。
  △二轉釋。
  由修照性。
  轉釋藉智起修何為良由此修能照性故。
  由性發修。
  轉釋性雖本爾性若不具修何以發。
  在性則全修成性。
  轉釋由性發修何者且性何能發良由在性之時全修成性是故此性而發修。
  起修則全性成修。
  轉釋由修照性修何能照良由起修之時乃全性為修是故此修而能照性。
  性無所移。
  轉釋起修則全性成修既成修已應無性耶當知雖然成修性何改易。
  修常宛爾。
  轉釋在性則全修成性既成性已應無修耶當知雖然成性修自宛然。
  △二別示二初示逆順二初示。
  修又二種順修逆修。
  △二釋五初逆順二義。
  順謂了性為行逆謂背性成迷。
  一者約於善惡法體以分逆順從究極謂九界是逆修佛界為順修天然體性本具善惡具善則佛界之順稱之為悟具惡乃九界之逆號之為迷二者約知不知以分逆順善惡十界既性本具發而為修能了善惡之修全性本具者名為順悟不知善惡之修全性而起者名為逆迷問了善可爾了惡如何亦名順耶答只恐不了其若了者惡全是性即見性體本非善惡所以名順傳四明者皆謂修惡只是性惡便以此惡而為觀體斯殊不知當於修惡之暗達見修善之明良由惑智皆即是性是故非但惑性無殊只如惑智亦乃一體是故得云能觀觀智即無明是如此了已若相體俱即故方可云惡是觀體其荊溪云忽都未聞性惡之名安能信有性德之行者非謂以惡為性德行況性德行者三因善行也由無作故名為性德良由此行非但自體修即性故名為無作其所斷惡惡即是性無所斷故故能斷行得名無作乃以所治顯其能治所治之惡既然即性故可信其能治之行亦即是性所謂性惡者即指前文三道流轉所謂性行者即指前文修德三因由開權故於權見實故三道三因皆名性矣故乃得云性德緣了。
  △二迷了性同逆順事異。
  迷了二心心雖不二逆順二性性事恒殊。
  迷了二心即妄心也以無明之心為能迷能了之二心耳心雖不二者點其妄心即是真理故云不二逆順二性即真性也以真如之性為所逆所順之二性耳性事恒殊者即其真性為逆順事故云恒殊又上心是妄下心是真點妄心成真心故云不二上性是真下性是妄變真性為妄性故曰恒殊。
  △三不改迷逆無由成了。
  可由事不移心則令迷修成了。
  欲令迷修成了必須革逆歸順豈可逆事不移便令迷心成了。
  △四改逆成順。
  故須一期迷了照性成修。
  期約也始名字終究竟此一期中皆須轉迷成了以了了迷使迷即性照性成修問修性一門只可通該智行二妙於迷了達即智妙也照性成修即行妙也尚非位妙何以釋於迷了成修通究竟耶答從文生起故在名觀當門高深須該六即理即是所了名等是能了名字約解轉迷成了五品約行轉迷成了乃至果佛究竟照性成修其修究成矣通論雖然若別論者智了行修修屬妙行正是令文辨修性也或謂一其或訓一往皆非文意。
  △五逆順俱亡。
  見性修心二心俱泯。
  逆順二心若能見性性本亡泯復何迷了。
  △二示離合二初總標。
  又曉順修對性有離有合。
  或謂離是各義如云離為修性各三合是對義如云為對性明修故合修為二今謂對各皆通離合對通離合者既云順修對性有離有合離豈非對耶各有離合者離如他引各通合者如玅記云故束性三俱為正因緣了各合俱名為一。
  △二別釋二初法二初三六論離合。
  離謂修性各三合謂修二性一。
  然此修性人見文云第二第三依智行立故辨修性皆約境智行三而為離合謂得所自其或全引玄籤境三智三行三之文消今離合今恐未然應知內外修性二門通而言之各具智行內外門云凡所觀境不出內外觀非行耶又云先了外色心一念無念了非智耶修性門云順謂了性為行了即智也行即行也若從別說內外一門別在智妙以辨內外修性一門別在行妙以辨修性何者蓋由文云性雖本爾藉智起修意謂藉於智妙而起行妙故指行妙而為修耳以行妙之修對界如之故理立修性不二門也以此驗知雖該智妙若辨修性當在行妙故一門始終除逆修修字之外凡有修字皆行妙矣問智非修耶答智是名字望於理即亦屬於修但以解知為修非觀行修也今辨修性者乃觀行之修故當別指行妙為修若謂不然奈文但云藉智起修而不以智為修明矣無謂從強間若以行為修乃同正義所難者耶答正義不合改智為知意以今文該智為修若識今文以行為修不改乃當問文心通於正義難云智起即修誰此分隔豈非智亦修耶答今謂文心徒文其言意還墮難何者所云智起即修者此一修字為智為行若云是智則違見文修字是行故云藉智而起於修若云是行是則還成行妙名修故知此文正是約位竪論不可執橫為難(云云)圓通云荊溪語巧須善會通欲以修性二名收於境智行三是故謂之性雖本爾籍智起修也所以不言籍智起行者其意在茲故也今謂不然若如他說是則返成荊溪語拙何者既欲以修收於智行但可語云藉智起行對上性雖本爾之言是故智行可俱為修如何別語所起之行而為起修豈是語巧問智非離合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