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身若異何故乃云即是法身二說若乖何故乃云皆成佛道。
  指應即法順土而指即三藏佛為圓真身順教而指即圓勝應而是真身或指三教應身即真皆成佛道指權即實以所說法顯能說口說權之口即是實口。
  △二二身二說不可一。
  若唯法身應無垂世。
  若唯圓教之法身應無三教應身之垂世。
  若唯佛道誰施三乘。
  云三乘佛道亦以所顯能若但有說佛道之口誰當為施權法之談前不可異約開權也今不可一約施權也但欲辯佛身口一異不可難云前開後施亦可開後逗機復施。
  △二明不二三初點三業以成不二。
  身尚無身說亦非說身口平等等彼意輪。
  文心云上云應即是法身已融矣權皆成實但是所說已融未顯能說無異今曰不然當知上文應即是法由存法身權即是實由存實說未見身口泯亡還成三業之二今通指真應身即無身通指二說說即無說身口既泯即等意輪是故三業方成不二無見前文指應即法便謂已該三業不二說之一字皆是以所顯能非謂前說為所今說為能問開權顯實二而不二既指應即法豈非不二耶答雖是不二乃非今文三業不二但就身口各說不二指應即法身不二也指權即實口不二也豈是身即是口口即是身身口即心之不二耶。
  △二約不二以成化用二初示。
  色心一如。
  不二也。
  不謀而化。
  即亡而照為化用也乃即三業不二之理為身口意各二之化。
  △二釋。
  常冥至極稱物施為。
  化何謂不謀由常冥至極。
  △三以三千總結不二初結百界同一心而不二二以界例業皆一念以何殊。
  豈非百界一心界界無非三業。
  不二之旨旨在三千即一念故百界居一心而不二三業亦互即而無殊何以故以界界中是三業故故復以界例釋業云。
  界尚一念三業豈殊。
  業不出界界尚即心業豈殊性。
  △二示果由因二初總明因果。
  果用無虧。
  一者百界界界皆有三業故無虧二者百界界界三業應機故無虧。
  因必稱果。
  果所證者因必稱果良由因心本具百界三業妙用。
  若信方知三密有本。
  若信因具方知果用三密有本文心云若信下或無因果二字義雖無損語似不全今曰四字為句語何不全。
  △二別明果德二初示果德法理。
  百界三業俱空假中。
  空假中者果德之法理也。
  △二示果德化用。
  故使稱宜遍赴為果一一應色一一言音無不百界三業具足化復作化斯之謂歟。
  三德既顯化用難思稱宜即意輪遍赴即身口一一應色別示遍赴之身一一言音別示遍赴之口問何知遍赴乃是身口而非意輪答下文有云如前心輪自在致令身口赴權實機以一界身為能具百界身為所具口意例爾又一界身為能具百界身口意為所具口意例爾又一界身中一色為能具百界三業為所具一界口中一音為能具百界三業為所具心亦例耳一界身上現一色相此是化也於此色上又現百界化復作化也口意亦然化復作化語出地持故曰謂歟。
  △二明心佛無差二初正明二初生具佛。
  故一念凡心已有理性。
  就法是凡心功歸是理性此能具也。
  三密相海。
  此所具也乃明生具佛之三密。
  △二佛具生。
  一塵報色。
  即凡夫自己身口之色乃所具也。
  同在本理毗盧遮那。
  毗盧遮那即是諸佛所契之本故名本理乃能具也此理具已故云同在當知上文自己為能具但舉於心次文自己為所具但舉身口能所相顯則自己三業俱為能具俱為所具諸佛為能具但舉理體諸佛為所具但舉三密能所相顯故理體三密俱為能具俱為所具問理體何得為所具耶答體為相隱存有曰具問文心云三密是遮那之用若爾前文但有所具今何不同答蓋由不知理性二字即是於體乃屬能具而認理性同三密用皆為所具問何云同在答言一塵者舉其極微與一切法同在如來毗盧體中意云此體於諸法中亦不漏落一塵之法故云同在又不獨凡心在此體中只此一塵同在其內又不獨如來三密之用在此體內只如凡塵同在其中問何云相海答海之一字功歸在理就法在事故相相無邊問凡心具此相耶答宗淨覺者以俗用之性為所具空中為能具故云具性今曰却見空中不是俗性宗四明者所具三密有性有相故通具性相今問三密是性為是俗耶為空中耶若云俗者亦見空中不是俗性若云空中即非三密故今正說性之一字體是空中屬能具耳乃是能具三密之性方見空中即俗明矣若有問云為具性耶為具相耶應答云從能具說即曰具性從所具說即曰具相委如宗圓問三密相海意何稱相答別在身口通三皆相由此意密可以身口比並分別。
  △二結示。
  方乃名為三無差別。
  心生佛三雖迷悟高下三業不二則一體無殊不惟佛妙心生亦乃心生妙佛。
  △三結。
  此以自他不二門成。
  自即益他故現三業。
  △初標。
  九權實不二門者。
  此門即以一性中道為不二體言權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