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文出于方便品也。
  【科】疑曰。散心一稱佛。佛果未即成。一生念佛名。何生淨國。
  【科】通曰。散稱成佛道。道是因不虗。念佛生淨土。報盡生非謬。
  既植佛種。當生果也。方行正業。乘願得生。佛因不朽。淨業足成。豈虗謬乎。
  【科】第十四。略明作業方軌。
  【科】疑曰。宗明念佛。作往生因。未知心慮。作何等解。念佛方軌。其狀若為。
  【科】通曰。却尋無際。數劫施旋。設使修因。多虗少實。但求名利。妄計我人。廣作善緣。不為正理。沈淪惡趣。受苦無窮。
  【科】聖主彌陀。流名攝化。果成為佛。十劫已經。我等愚癡。唯貪造惡。雖學佛法。現世求名。自是非他。恒生慠慢。追求衣食。日夜勞勤。設有餘功。用隨惡儻。
  造惡難捨。如悋惜物。故曰貪也。慠與傲同。慢也。
  【科】若也不逢善友。淨土豈聞。一旦無常。還歸惡道。今逢大善知識。共我有緣。教我思維。捨諸惡行。得聞阿彌陀佛。本願慈悲。
  老少男女。能說此法。謂之善知識也。令人出離。大哉德也。
  【科】十劫已來。恒流正法。我由障故。今日始聞。五內悲傷。特生恥恨。瞋起貪行癡生。
  五內。五情也。一曰五臟也。文選云。轅馬悲且鳴。哀鬱傷五內。
  【科】但修四修。以為正業。
  俱舍及攝論。並明四修。是雖聖道修行相貌。而淨教中。此業亦要。故善導等。同勸進焉。隨義轉用而已。
  【科】一者。長時修。首從初發心。乃至菩提。恒作淨因。終無退轉。
  【科】二者。若恭敬修。此復有五。一恭敬有緣聖人。謂行住坐臥。不背西方。涕唾便利。不向西方也。二敬有緣像教。謂造西方彌陀像變。不能廣作。但作一佛二菩薩。亦得。教者。彌陀經等。五色袋盛。自讀教他。此之經像。安置室中。六時禮懺。華香供養。特生尊重。三者。敬有緣善知識。謂宣淨土教者。若千由旬。十由旬以來。並須敬重。親近供養。別學之者。總起敬心。與己不同。但知深敬也。若生輕慢。得罪無窮。故須總敬。即除行障。四敬同緣伴。謂同修業者。自雖障重獨業不成。要藉良朋。方能作行。扶危救厄。助力相資。同伴善緣。深相保重。五敬三寶。同體別相。並合深敬。不能具錄。為淺行者。不果依修。住持三寶者。與今淺識人。作大因緣。今粗料簡。言佛寶者。謂雕檀繡綺。素質金容。鏤玉圖繒。磨石削土。此之靈像。特可尊奉。暫爾觀形。罪消增福。若生少慢。長惡善亡。但想尊容。當見真佛。言法寶者。三乘教旨。法界所流。名句所詮。能生解緣。故須珍仰。以發慧基。抄寫尊經。恒安淨室。箱函盛貯。並合嚴敬。讀誦之時。身手清潔。言僧寶者。聖僧菩薩。破戒之流。等心起敬。勿生慢想。
  有緣聖人。淨土聖眾也。往生禮讚曰。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眾等矣。造像變者。通雕盡依正二報也。異學異見之徒。動妨行者。若慢若諍。實為障緣。吾高祖制曰。諍論之場。諸煩惱競起。智者去之百由旬矣。可不慎乎。檀。栴檀也。綺。綢綾也。拜像尊而作真佛想。故曰當見等也。或可由想形像。而終感真佛也。經佛身觀。以次像觀者。可復思焉。法界所流等。者梁攝論云。無分別智。真如所流。因斯智流。分別後得。所生大悲。因此大悲。安立正法。此之法是大悲所流矣。聖僧即名二乘。本業經曰。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故云等敬也。
  【科】三者。無間修。謂常念佛。作往生心。於一切時。心恒想巧。譬若有人被他抄掠。身為下賤。備受艱辛。忽思父母。欲走歸國。行裝未辦。猶在他鄉。日夜思惟。苦不堪忍。無時暫捨。不念爺孃。為計既成。便歸得達。親近父母。縱任歡娛。行者亦然。往因煩惱。壞亂善心。福智珍財。並皆散失。久流生死。制不自由。恒與魔王。而作僕使。驅馳六道。苦切身心。今遇善緣。忽聞彌陀慈父。不違弘願。濟拔群生。日夜驚忙。發心願往。所以精勤不倦。當念佛恩。報盡為期。心恒計念。
  元曉師云。心是業主。受生之本。心若西逝。業亦隨之。法鼓經云。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故勸使想巧也。
  【科】四者。無餘修。謂專求極樂。禮念彌陀。但諸餘業行。不令雜起。所作之業。日別須修。念佛讀經。不留餘課耳。
  念佛通觀及稱也○宗明五行。何局二種也。謂念佛本願。正定之業。五中為要。經能詮之。故兼讀焉。廣略得中。便於正行也。
  【科】夫以生居像季。去聖斯遙。道預三乘。無方契悟。人天兩位。躁動不安。智博情弘。能堪久處。若也識癡行淺。恐溺幽塗。
  大集月藏分云。我正法住五百年。像法住千年。依魯春秋。當周匡王班。四年壬子。佛般涅槃。從彼壬子。凡歷一千二百四十有餘年。今師傳法。故云生居像季等也。躁。動也。
  【科】必須遠跡娑婆。棲神淨域。
  【科】仰願同緣正事。敬發身心。依此一宗。定為拒割。
  【科】幸勿縈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