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至十念得生。無有一念疑心。故名深心。凡所作為一切善相。悉皆迴向往生。故名迴向發願心○說云。佛果高深。以心往求。故名深心。此說尤明切。

六念
  初門曰。一念佛。若遭恐怖及眾障難之時。應當念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神無量。如是念。恐怖障難即除○二念法。若恐怖障難之時。應當念法。佛法巧出。得今世果。無熱惱。不待時能到善處。通達無礙○三念僧。僧佛弟子眾。具足五分法身。中有四雙八輩三乘得果。應受供養禮事。世界無上福田○四念戒。戒是遮諸惡。安隱住處。是中戒有三種。所謂律儀戒。定共戒。道共戒。律儀能除身口諸惡。定共能遮煩惱覺。道共能破無明。得慧解脫○五念捨。有二種。一者捨施捨。二者捨煩惱捨。捨施捨能捨。大功德。捨煩惱捨。因此得智慧。涅槃○六念天。謂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復有四種天。一名天。二生天。三淨天。四生淨天。如是得果報清淨。利安一切○妙宗鈔云。前三念天。後三念自。戒施是自因。生天是自果也。

  帝網無盡觀法

  成佛心要曰。普賢行海。雖汗浩無涯。今就觀行。略示其一。曰帝網無盡觀。於中略示五門。一禮敬門。二供養門。三懺悔門。四發願門。五持誦門。
  初禮敬門者。謂想盡虗空。徧法界。塵塵剎剎。帝網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自身。每一一身。各禮帝網無盡三寶。更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以下四門准此類推。
  考證

帝網
  發隱曰。大梵天王。赤珠羅網。紅光互射。寶色交輝。文彩千重。不相障閡也○宗鏡錄曰。帝網從喻得名。若就法立。應名重現無盡門。釋曰。重重無盡者。即是一法皆含真如心性無盡之理。所以互徧重重。

禮敬
  或坐中作觀想。晨昏禮佛。暫時斂念。入此觀門。功德無盡。或想徧法界。純是毗盧佛等。每一尊前。自想一身禮。更若難入。先想十尊。習之稍熟。漸漸百尊千尊。乃至無盡。下准此門習之。

供養
  每一一身。各出帝網無盡供具。所謂香華。燈燭。衣服。飲食。幢幡。傘盖。瓔珞雲。樓閣雲等。

懺悔
  每一一身。盡皆至誠懺悔帝網無盡罪障。所謂自從無始。迄至今身。所造五逆十惡等罪。煩惱所知等障。

發願
  每一一身。各發帝網無盡願。所謂無邊眾生誓願度。無邊煩惱誓願斷。無邊佛法誓願學。無邊福智誓願集。無上菩提誓願成。并自心所樂善愿。盡總發之。

持誦
  每一一身。各有帝網無盡真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
  (還)謹按疏云。若不習帝網等觀。終不能得無礙佛果。今有小根。聞此法門。却媟繁亂。由此言之。帝網無盡觀法不可缺明矣。

  善導大師勸修淨土入觀臨睡發願文(見淨土指歸及蓮師集錄)

  修淨土者。凡入觀與睡時。應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稱四聖名號畢。即發願言。弟子現是生死凡夫。罪業深重。輪迴六道。不能出離。今遇善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願生淨土。願佛哀憐。攝受接引。弟子某。不識彌陀世尊身相光明。願佛菩薩示現身相。及國土莊嚴等事。令我了了得見。說是語已。一心正念。即便入觀。及睡。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於正發願時。見諸瑞相。或於觀中得見。或於夢中得見。此法近來大靈騐。精進行之。方信不虗。
  攷證 蓮池禪師曰。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淨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騐。而輙廢墜。務在久遠行持。必於淨土功不唐捐也。

  附情想論

  楞嚴經曰。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出水。心憶前人。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諸愛雖別。流結自同。潤濕不升。自然墜下。眾生因諸渴仰。發明虗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呪印。顧盻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流。自然超越。阿難。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僊。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護持我法。是等親往如來座下。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羣。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流下水輪。生於火際。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同火輪。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流入阿鼻獄。
  龍舒淨土文曰。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節情為善。滅情為聖。甘其飲食。美其衣服。大其居處。若此之類。謂之養情。飲食若流。衣服盡飾。居處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