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土或問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苦樂逆順。靜閙閑忙。一任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忙冗之極。頃刻無間者。每日晨朝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虗廢。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如此。非惟決定往生。亦必增高品位矣。
  又曰。念佛者。或專緣三十二相。繫心得定。開目閉目。常得見佛。或但專稱口號。執持不散。亦於現身而得見佛。稱佛之法。必須制心。不令散亂。念念相續。繫緣佛號。口中聲聲喚阿彌陀佛。以心緣歷。字字分明。稱佛名時。無多少。並須一心一意。心口相續。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滅罪良難。善道和尚有專修無間之說。專修者。謂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號。止由稱名易故。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襍緣。得正念故。若捨真終。而終襍業以求生者。百中希得一二。乃由襍緣亂動。失正念故也。觀其專修無間之說。要緊只在念念相續。故孤山有云。不可等閒發願。散亂稱名。永明亦云。直須一心皈命。盡報精修。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怨賊所追。水火所迫。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志誠。方不虗棄。如或言行不稱。信願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其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虗故也。
  蓮池禪師曰。孔子言終食造次顛沛不違仁。此不違工夫。雖是不易到。然作而不止。乃成自然。況久久行持。忽地有箇省處。則苦樂逆順。道在其中。所謂咳唾掉臂。無不是祖師西來意。念佛者。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還)謹按淨土或問(前一段所)云。申明事一心也。而理在其中矣。後一段所云。申明理一心也。而事在其中矣。至於蓮師所云。則一心圓融。渾然純熟。及其成功則一也。而事理不必辨矣。嗚呼。念佛至此。尚何遺法之有哉。
  蓮池禪師曰。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此有三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婦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隲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面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三者口雖念佛。心中只願求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料得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自不願。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西方。休得疑惑。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你是凡天。西方無分。則聖賢多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考證

孝順父母
  觀孝名為戒之經。則修諸德行。以孝順父母為先。觀為善陰隲之書。則作諸善事。以陰隲方便為首。故以二者考證之○寶藏經云。孝順父母。天主帝釋在汝家中。又能行孝。大梵尊天在汝家中。又能盡孝。釋迦文佛在汝家中。睒魔菩薩。親服患愈。慈心童子。火輪速滅。即其靈應。發隱曰。善事父母。謂奉養無方。服勤有道。孝之始也。帝釋臨焉。又能行者。凡是孝道。無不舉行。孝之中也。梵王臨焉。又能盡者。現生父母。前生父母。歷生父母。無不酬答。孝之終也。釋迦臨焉。天能聽卑。佛徧一切。簡在冥加。理有之也。故[耳*炎]魔割目救父。而沉痾愈於一朝。慈心發願代苦。而火輪消於頃刻。至行動天。真誠感佛。正猶是耳。恐世不信。說云何天佛得在你家。故引二事以證之也。

陰隲方便
  龍舒曰。大觀間。有一官員。其父已故。一日出外。見其父乘馬。前行。不顧其子。其子乃呼曰。我與父。生為父子。何無一言以教我。其父曰。學葛繁。問葛何人。曰。世聞人。遂訪問所在。其時為鎮江大守。乃性見之。言其故。且問葛何以見重於幽冥如此。答云予始者日行一利人事。其次行二事三事。或至十事。于今四十年。未甞一日廢。問何以利人。葛指座間脚踏子云。若此物置之不正。則蹙人足。予為正之。亦利人事也。又若人渴者。能飲以一杯水。亦利人事也。唯隨事而行之。上自卿相。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久而不廢耳。其子拜而退。葛後以高壽坐化而去。葛兼修淨業。以是回向。後有僧神遊淨土。見葛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