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淨土必求
 清 古崑集

淨土必求自敘

  大本彌陀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當知是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余為此。起信樂心。不顧譏謗。復集是書。以公有緣。倘有一毫之善。願佛哀憐。令我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一得往生。願承此善。速入娑婆。以此經法。廣化有情。盡未來際。永不疲倦。因今生所受淨土之恩。難酧難報故也。淨土必求者。淨土即功德莊嚴。甚深微妙之境也。必求即至誠懇切。廣大圓融之心也。夫淨土妙門。乃諸佛共讚。難聞難知。故經云。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我幸有緣。已得聞知。那可不發決定之心。速修而證也。如人已登寶山。那可自甘受苦。不欲取寶而迴也。是故應當。必定求之。每日持名。限定幾萬。每日禮像。限定幾時。乃至畢命為期。朝朝向西十念。日日對像哀陳。皆必求之志也。若不如是。恰恰如登寶山。自甘空手。依舊長劫輪迴。豈不痛哉。為此特採至切要之文。述成最警策之語。而為一生取辦之要書也。諸佛甚深微妙淨土之境。皆從眾生廣大圓融必求之心而得。故名之曰淨土必求。是我同倫。切須多讀。方得發起必求之心。而早歸淨土也矣。余因有戒述之誓。故然臂香四十八炷。供養阿彌陀佛。至心懺悔發願云。我今然臂香。供養彌陀佛。願我眾罪愆。決定皆消滅。願我命終時。決定生彼國。願早聞佛乘。願早度一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時在光緒三年佛誕日戀西比丘玉峰古崑稽首書於法源庵之報恩關

  淨土必求目錄

  念佛法門功重老實  感堅祖語奉行十念  讀要解得持名要訣  讀要解幸死盡偷心  因動嗔心立行懺悔  讀四大祖師語有感  稱名述懷四則并序  讀佛偈四則并問答  舌病難除戒午後食  愧多貪恚願遲作師  自恥好談慎說人過  然臂香供梵網經(懺悔)  滿七自慶述懷告眾  六時經行出聲念佛  念佛堂所用讚六則

  

  戀西大師淨土必求(亦名淨業痛策)

    淨業學者 (心永空靜) 仝較

  念佛法門功重老實

  崑深感淨土法門之恩者。實從蓮池大師。臨終老實念佛一句而入也。蓮池大師。一生不惜身命。闡揚淨土。至臨終時。見大眾悲哀。苦求開示。不得已。盡力畢命。答一句老實念佛。大矣哉。不可思議也。我想此語。非但包括蓮祖一生不惜身命。廣度眾生之說。真可以包括釋迦如來。四十九年剖出心肝。普收萬類之談。何哉。老實者至誠也。念者眾生本有靈覺之心也。佛者十法界最勝之果也。以此靈覺之心。稱彼最勝之佛。則無明黑暗之情。九界垢穢之境。當下明淨矣。濁流寸寸清珠映。暗室層層寶炬炤。此之謂也。圓淨四土。圓見三身。良在於斯。故要解云。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是故念佛功德。非三乘聖行之能比也。亦非人天福德之能同也。故徹悟云。倘置佛名。而別修三乘聖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鈞之弩。為鼷鼠而發機。況造六凡生死之業乎。奉告現前信願持名之友。當生慶幸。倘非深投佛種。久受佛恩。於此法門。安能信之。安能願之。安能死盡偷心而力行之。死盡偷心者。即是信極一門不被諸惑也。亦即老老實實之謂也。亦即至至誠誠之謂也。當知此心。能頓超苦海。能頓入樂邦。能頓見彌陀。乃至能廣度眾生滿菩提願。故觀經云。欲生上品上生者。第一當發至誠心。故知三藏十二部。悉不外乎一句老實念佛者矣。崑為此。信極蓮池大師。真是彌陀化身。特來傳此念佛三昧之秘訣也。為勉新學。復作偈云。
  老實之心妙莫比。以斯念佛佛愈喜。可憐一類聰明人。越學希奇越背理。
  老實之心把佛持。佛光徧照必常知。故能令彼愚夫婦。速脫塵牢入寶池。
  老實之心念佛名。能使淨業速圓成。故吾蓮祖臨終日。極口勸人依此行。
  老實之心勤念佛。平平直直無奇特。彌陀因此更哀憐。必定早垂金臂接。

  感堅祖語奉行十念

  崑初參學時。見出家人。修十念法。每輕之曰。此是阿彌陀佛。攝受俗人之事。因其終日忙忙。不能多念。故發此誓。若能依行。亦可往生。出家之人。從朝至暮。功課許多。何必重此十念。只要一時功課。亦能抵幾回十念。此因不知淨土之宗旨故也。在俗之人。終日忙忙。但修十念。佛必攝受往生。況出家之人。終日或誦經多少。或念佛多少。再能依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奉行十念。阿彌陀佛。豈不決定令其往生上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