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壞。遂終於逍遙園。偽秦弘始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晉義熙五年也。闍維果舌存焉。晉書有傳。

  晉弗若多羅

  此云功德華。罽賓人。少出家。精研三藏。而嗜味十誦。以奉持毗尼。為學者宗尚。秦弘始初。至關中。姚興延見。如禮羅什。見必增敬。六年十月集義學僧數百人於中寺。延請多羅。出十誦梵本。羅什翻為晉文。方半而羅什歿。學者痛之。

  晉佛陀跋陀羅

  此云覺賢。迦維羅衛人。甘露飯王裔也。大父達磨提婆。此云法天。旅游北天竺。因家焉。父達摩脩耶利。此云法日。與母俱蚤世。跋陀養於舅氏三歲矣。其從祖有鳩婆利者。愛其慧敏。度為沙彌。年十七。受業禪師佛大光。既登具。益精經律。僧伽達多久與同學。而識其神俊。然所造詣則未之知也。游罽賓國。坐密室中跋陀遽來。問何自。曰。暫往兜率致敬彌勒。語卒不復見。達知其已證聖矣。秦沙門智嚴至罽賓。請跋陀宣授禪法於東土。許之。於是歷六國。至交趾既附舶。望見海島指以語眾欲游焉。舟人以風順不肯留。俄而轉風。舶至島下。眾咸以為神。於是一舟聽其進止。有頃欲發。跋陀又止之。發者果覆沒。忽中夜呼眾欲急發。眾方寐不應。跋陀乃自整帆獨發旋。賊掠餘舶。至青州。聞什在長安。往從之。什倒屣門迎大悅。恨相得之晚。議論多發。藥謂什曰。公所釋未出人意。而致高名何耶。什曰。吾年運已往。學者妄相粉飾。公雷同為高。可乎。秦太子泓延至東宮。對什論法。問曰。法云何空。答曰。眾微成色。色無自性。故色常空。又問。既以極微破色。空。復云何破一微。答曰。諸師或破析一微。我意不爾。又問。微是常耶。答曰。以一微故眾微空。以眾微故一微空。寶雲譯出此語。不解其意。皆謂跋陀所計。微塵是常。他日更請。跋陀曰。法不自生。緣會故生。緣一微故有眾微。微無自性。則是空矣。寧當言破一微乎。
  秦既崇向出入宮闕者三千餘僧。賢靜退頹然而已。偶謂弟子曰。昨見天竺五舶俱發。眾聞為顯異。而賢有弟子。自言得阿含果。有以飛語聞者。禍起不測。眾多遁去。賢不以為意。僧[((素-糸)*力)/石]道恒曰。佛猶不聽說己所得法。五舶之說。何所窮詰。又弟子誑惑。互生異同。於律有違。理不同止。賢笑。與慧觀等四十餘人渡江。姚興驚。詬[((素-糸)*力)/石]等。即遣使追之。不可。遂至匡山。沙門慧遠。迎待甚勤敬。遣門人曇邕。致書關中。解其擯事。又請出譯禪數諸經。五舶果至。遊江陵。道化益盛。施者奔走焉。跋陀不受。持一盋行乞而已。宋武帝為太尉。討劉毅。在江陵。陳郡袁豹。為長史隨府。跋陀甞從豹乞。未饜辭退。豹曰意似未足。跋陀曰。檀越施心有限耳。豹呼左右益飯。飯果盡。豹大慚。即問慧觀而知其為人。竟啟太尉。請相見。邀與俱止京師。道場寺沙門支法領。於于闐得華嚴前分三萬六千偈。未有宣譯。內史孟顗。右軍褚叔度。講跋陀譯之。沙門法顯。游西域得僧祗律。請跋陀譯。語在顯傳。跋陀譯觀佛三昧經六卷。泥洹及脩行方便等論十五部。一百十七卷。元嘉六年沒。壽七十二。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一(四明胡泰之刊)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慧學
  譯經科

  宋佛馱什

  此云覺壽。罽賓國人。少受業於比丘之善彌沙塞部律者。於是以毗尼嚴身。以禪那洗心。景平元年七月至揚州。其年冬。集眾龍光寺。譯彌沙塞律三十四卷。為五分律。親執梵本。沙門道生慧嚴筆受。侍中瑯琊王倈為檀越。明年四月。又抄出戒心羯磨法。後不知所終。

  宋曇摩耶舍

  此云法明。罽賓國人。少好學。年十四為弗若多羅所知。既長標致特高。該通經律。有異能解。甞習禪觀。時以比浮頭婆馱。孤行山澤。往往衝虎。每坐樹下。歎曰。年已三十。乃未得果。何其懈哉。至忘寢食。以精苦悔先罪。乃夢。博叉天王勸以游方觀道。不當自善。曰道可致。不可求也。然以非分強求。雖死無所獲。乃游諸國。以隆安中。至廣州白沙寺。善誦毗婆沙律。時號大毗婆沙。年已八十五。弟子八十五人。有女子張氏字晉明。清淨自活。從耶舍咨授道要。乃為說佛生緣起。并譯出差摩經一卷。義熈中。至長安。姚興為前席。與天竺沙門曇摩屈多友善。秦弘始九年。共譯舍利弗阿毗曇。至十六年乃竟。凡二十二卷。後如江陵止新寺。大弘禪要。學者至三百餘人。道俗初疑其慢。及見之莫不傾伏。往往定中多見殊祥。人傳以為證果矣。元嘉中辭還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語。佐耶舍譯經。度天竺婆勒子也。勒賈于廣州。而生度於南康。名金迦。長而出家。獲今名。而不知者。以度為南康人也。度自其師西歸。乃執異見。學小乘禁方等法。謂無十方佛。性禮釋迦。食用銅盋。不置別器。令諸尼相從。而行悔罪。止伏地相向而已。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而諸尼多宗習之云。

  宋曇無讖

  中天竺人。幼孤。母傭織毾[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