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念觀佛。著頓教一乘二十卷。先濟九年卒。是于宗門之兄弟云。葬附信行墓右。

  隋智光

  江州人也。蚤從居公學攝論。聲名高出儕輩。開皇十年。詔偕居公入京。住大興善寺。仁壽置塔。詔送舍利于循州。循既遠在嶺南。為法忘勞於光有焉。及歸秦壤厭喧慕寂。卒投老於廬阜之山舍。

  隋曇遂

  材器宏偉。故凡智度唯識攝大乘性相之旨罔弗淹練。苟負笈踵門者。皆充然有所得。而悅服不已。仁壽中。詔送舍利于晉州。而置塔于州之法吼寺。得勝地也。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二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精進學
  義解科(三)

  唐曇良

  生潞之栗氏。年逾志學出家。講大論識者為之賞音。入京住真寂寺。仁壽詔送舍利于亳州開寂寺。寺與老君廟相去不遠。於是置塔而葬焉。卒年八十餘矣。

  唐智嶷

  姓康。其先西竺唐居人也。後居襄陽。至嶷且十餘世矣。性敏於佛事凡法華諸經。不待師授。純熟如故習。昉薙落即通大部。仍傳慧遠十地。於進具之後。入關住靜法寺。仁壽置塔于瓜州崇敬寺。嶷卒以禪悅自老。而無所事於世俗云。

  唐靈璨

  出懷州遠公門人也。遊學鄴都。研蘊正理。十地涅槃備經講授。儔侶十人。隨遠公入關。住大興善寺。開皇十七年。詔補眾主。住淨影寺。仁壽置塔詔送舍利於懷州之長水寺。頃又送澤州。古賢谷景淨寺。起塔。澤固遠公生地。初至州治。閱旬浹間。十八種相前後迭起。後璨復徙大禪定寺。唐武德初。卒於所住春秋七十。

  唐海順

  姓任氏。河東蒲坂人。幼孤。事母孝。年當志學。始從沙門道愻出家。誦習勤敏可愛。登具後。持守高潔。尤勇務定業。乃以為三輪之中。口過特甚。因緘默不言。却掃蓬扉匡坐而已。時棲巖寺沙門。神素性嗜幽棲。學專大論。順荷帙而諮參焉。然其徒頗眾。鑽仰尤多。及順上請意其微有厭色。退而歎曰。昔陳亢問一得三。今亦得二矣。素曰何謂也。曰一則見忤容。二則聞妙義。素慚。甞從容言於素。曰順也曠劫深尤不逢賢聖。周旋五趣。莫能自免。致生茲穢土。對此凡緣未能出有欲河。登無為岸。將不由心駒失轡而晦沈坑掐者乎。因涕泣濡襟。又曰每念二輪交轍息駕。何由六道長驅。思歸無路。所賴生得為人啟期亡憂於貧賤。出家弘道僧度不易於公侯。順今兼之。一何可慶。且以大冥之室。仰屬傳鐙。雖不面奉如來。而幸遇法師耳。不量短梗。輒揆深源。願即賜以明珠投之渾浪。則一生有獲千載無恨也。素曰敬聞君子之志矣。素後累更僧任竟罷法席。未幾。又致書沙門道傑以窮禪理。傑有答俱不錄。且作三不為篇。其一曰。我欲偃武脩文。身死名存。研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內。我身處邊。荊軻拔劒。毛遂捧盤。不為則已。為則不然。將恐兩虎共闘勢不俱全。永絕今好長存來怨。是以反跡荒徑。息影柴門。其二曰。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梁書臨雪。彩牒映螢光。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辨遊說。君王高車反邑。衣錦還鄉。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飡詎貴鉤餌。難甞。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其三曰。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趨朝。四眾瞻仰。三槐附交。標形引勢。身達名超。箱盈綺服。厨富甘肴。諷揚泫管。美詠歌謠。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且靡越風朝。是以還傷樂淺惟知苦遙。其格言彞訓不能盡述。武德元年八月十五日。卒于所住寺。春秋三十。先是沙門行友與順厚善。順每垂戒勗而友作息心論以對。沙門慧本甞約順遯去。而不果。故順言及則茲然其悅義敦舊如此。

  唐智琚

  姓李氏。新安壽昌人。父褘梁散騎員外郎。琚始聽坦師釋論。次聽雅公般若論。又聽譽公三論。年二十七。即就敷楊辨才無礙。眾所知識。及坥將迎以五部大經囑累。聲譽載隆。玄素攸仰。甞謂入室弟子明衍曰。吾以華嚴大品涅槃釋論四部義疏。付囑於汝。再三握手忽然而終。於常州之建安寺。武德二年六月十日也。窆于毗壇南寺之舊兆。衍姓丘氏晉陵名族。

  唐曇瑎

  江都人也。學精成實。兼通涅槃大品諸經。每坐法筵。徵難蜂起。學者憚焉。煬帝居晉邸造寺京師。延瑎居之。內史令蕭琮昆季。屈禮受學。其以德服人如此。仁壽末。詔送舍利于熈州環谷山山谷寺。獲瑞應焉。不書有別錄也。

  唐法侃

  榮陽鄭氏子也。幼隸泰山靈巖寺出家。登具之後。從淵法師。研究十地地持之旨。齊曆告終。周廢大教。乃南度建業。隋既平陳北止江都安樂寺。曹毗信士為解攝論。當侃覆敘。毗自聽之。每於隱義。毗必合掌稱善。隋煬居晉邸出鎮楊越。召住日嚴寺俄而退歸。棲心止視匠物弘多。隋仁壽初。詔侃往宣州安置舍利。未幾。又往黎州皆獲瑞徵。具如別錄。國初詔選十大德。充統攝僧尼之任。而侃以儀矩恬肅預其數。晚徙居興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