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華國。天下之寶。宜與天下共之。非復上人所得專也。自是名益著。親亡。路阻不能歸。因屏居却掃。竟陵文宣王躬臨。亮不得已而應王請。結菩薩四部因緣。復移靈味寺。講學盛於京邑。弟子三十人。亮英氣逼人。詞鋒錯逸。或有蔽於理者。亮釋之莫不渙然。天監八年。上詔著涅槃義疏十萬餘言。上為之序。後十月卒于靈味寺。壽六十六。葬于鐘山之南。

  梁法通

  出褚氏。河南陽翟人。晉安東將軍[((素-糸)*力)/石]之後也。齠齓中而器量英發。年十二為沙門。博觀三藏。而尤深於方等大品法華。學徒千里畢集。遊京師。初止莊嚴。後居定林上寺。學者亦向風而至。齊竟陵文宣王。宰輔文獻王。皆慕德焉。謝舉陸果張孝秀。躬造之而受戒法。黑白弟子千餘人。居鐘山三十餘年。精修禪誦。天監中沒。壽七十。

  梁慧集

  出錢氏。吳興人。年十八。弃家入會稽。師事慧基。性質而不華。精於毗曇。學者服膺。天監中卒。壽六十。有毗曇疏義十萬餘言。行於世云。

  梁僧詢

  姓明。太子中庶山賓之猶子也。始成童。常聽山賓共客談論。追領往復。了無遺謬。賓撫其首。以為當起吾宗。其父奉伯。篤信大教。年十二。因令於奉城寺出家。為僧辯律師弟子。辯性廉直。戒品冰嚴。精進自持。常講十誦。詢後居冶城寺。從光宅法雲。咨稟經論。歷耳涉目。略無忘失。每覆述。如瓶瀉。散帶伽藍。不營雜務。時人嘉之。凡所見聞悉為記注。同學門友莫不傳寫。天監十六年卒。壽三十五。時有道遂道標。既同為海陵人。又於法雲同受業。

  梁曇裴

  出王氏。會稽剡人。少棄家。事慧基。洞明方等深經。善莊老儒墨之書。遊方考究經典疑義。還鄉居法華臺寺。學徒甚盛。裴神情秀朗。辭吐韻勝。如風行川流。聲華於當時藉甚。衡陽孝王元簡。及廬江何胤。皆師事之。張融周顒並從其遊。天監中卒。壽七十。同時有沙門明慶者。餘姚人。戒行明白。而蘊藉尤甚。

  梁僧若

  僧璩之兄子也。璩見前傳。若十五歲。隷虎丘東山出家。性好學。經數通達。道俗器賞。出都住冶城寺二十餘年。太常卿吳郡陸惠。尚書陸澄。深相待納。三十二年。反虎丘棲遁。雖復蔬茹或不充。禪複或不贍。任運放懹。未甞計慮。琅耶王斌守吳。每法集為樂。還都謂知己曰。在郡賴得若公。大忘衰老。比歲見其業於放生。仁及飛走。講說雖疎。津梁不絕。何必滅跡巗岫方謂其高。但出處不失其機耳。天監八年。詔為郡僧正。普通元年。春秋七十卒。其兄令亦以碩學知名。不幸早世。定林寺之法度。莊嚴寺之慧梵慧朗。並獲時譽。梵本剡之吳氏剛決強斷。朗肌貌霜潔。號白朗。

  梁明徹

  夏氏。吳郡錢塘人。六歲喪父。即出家於上虞王國寺。性好學。尤多感激奮厲。甞遇客讀晉道安傳云。少孤為外兄所養。因歔欷嗚咽。良久乃已。他日究尋。見安弘法之美。撫髀歎曰。人生斯世可不爾乎。自是專志。不弃寸陰。其房屋朽故。風吹且仆。眾皆懼其壓而去。徹習業其下自若。會稽孔廣聞以為當成名器。齊永明十年。竟陵王請律師僧祐講。徹從受十誦。隨至楊都。居建初寺。建武初。依旻法師更業經論。太傅蕭頴胄領荊州。攜以俱就第開淨名。太傅薨。贈麈尾軟几以別。天監初。反都邑。常為旻公覆述。武帝欽待不次。詔於華林園寶雲僧省類集毗尼簡要。將成。忽遘沈疾於壽光殿。帝躬臨尉問。遷就醫于所住寺。中使參候不絕于道。徹有遺表。文多不錄。帝省表哀動左右。詔於寺設三百僧齋。帝為製發願懺悔文。普通三年十二月七日也。詔給東園秘器。窆于定林寺墓。

  梁僧遷

  姓樂氏。襄陽杜陵人。少出家。遊都邑。住靈根寺。從靈味寺寶亮諮學。武帝引為家僧。吳平侯蕭昺尤欵遇。天監十六年夏。帝甞夜見沙門慧詡。他日因法會問詡曰。御前夜見何所道。詡曰。卿何忽問此。而言氣甚厲。遷抗聲曰。我與卿同出西州。俱為沙門。一時邀逢天接便爾。陵駕儕輩。我惟事佛。視鄉等蔑如也。詡殊慚赧。普通四年卒。壽五十五。

  梁法開

  吳郡餘杭俞氏。幼從北倉寺曇貞出家。貞有解行。其弟子僧流曇[這-言+(衣-〦)]。家盈財服。食富麗殊。忽開而學。則莫之逮也。後開西遊居禪岡寺。依柔次二公。究成實論。雖貧窘而益勤甚。業既充優。滋以佚[示*象]。然性躁銳。善談論潛登竊發。當者輒挫。吏部尚書琅邪王峻。永嘉大守吳興兵墀。皆揖敬推賞。還鄉止西寺。先相陵駕者。望風隱避。以至于死。因爾講筵相接。道俗趨向。法師智藏講成實論於禹穴。開往觀之。鯁難累日。藏曰。開法師語論已多。自可去矣。吾欲入文。開聞之謂曰。釋迦說法。多寶涌現。法師指南命眾。而遣客何也。藏有慙色。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

  梁慧超

  王姓太原人。永嘉之亂。寓居襄陽。七歲出家。為檀溪寺慧景弟子。以眾太喧雜。乞移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