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舊。異日相見。每施拜跪。及是賜賚故加厚云。乾德四年三月。疾篤。弟子使醫進藥。噤不受。垂戒囑後事。合掌怡顏而滅。享壽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四月八日。葬全身於東郊之豐臺村。寺額觀音。一門三院。東西二堂。眾常不減數百。五十年間。率飯僧萬百千計。誠京城第一禪林也。賜紫袈裟。號淨戒。皆周命。

  宋宗淵

  姓宮氏。高密人。幼習儒業。稍長忽辭親。落髮於東萊北禪院。俄參歷江南諸禪席。以究明圓頓宗指。且嗜詩辭。每有吟詠。則以齊己為師法。曰吾當練字煅句之時。緣情錯慮。將高出曾霄之上。而深入重泉之下也。悉攬天下山川形勝。自以為無足愜己者。乃居宜陽柏闍山。以求其志。孤介脩潔。凡俗不易造見。日持誦觀音普門品。蓋甞有善相者。以淵為不壽。而勉之也。太平興國五年十月。令工作龕座如鹿頂。且趣之曰。明日要用。毋緩也。明日果坐逝。年八十三。樹塔於寶雲之原。而窆焉。所著述有西洛集。行世。
  讚曰。
  至哉心乎  體本明靜  孰蔽撓之  有萬其境  如水斯波  如鏡斯影  波非水生  由風之行  影非鏡出  由物之質  風休水平  物去鏡明  境滅心寂  念亦奚得  於三界中  動用俱息  以念攝念  攝所攝離  無思無慮  以至無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忍辱學

  持志科
  晉支孝龍

  淮陽人。美風姿。少喜清言。常以小品為心要。陳留阮瞻頴川庾凱從之遊。或嘲之曰。大晉龍興。天下為家。沙門何不全膚髮。去袈裟。釋梵服。被綾羅。龍曰。抱一以逍遙。唯寂唯寞。以致誠。剪髮毀容。改服變形。彼謂我辱。我棄彼榮。故無心於貴而愈貴。無心於安而愈安耳。初得放光。便能講解。學者追崇之。後不知所終。

  晉康僧淵

  西域人。生關中。梵相而漢語。有志操。誦放光道行。為心要。成帝時。與康法暢支敏度俱渡江。有才思。名譽甚遠著人物始義論等。暢常捉麈尾行。每遇名賓。輒清談盡日。庚元規曰。此麈尾乃常在乎。暢曰。廉者不取。貪者不與。故得常在也。敏度亦有風韵。著傳譯經錄行世。
  淵以清約自將。每行乞食。人初不知其賢。偶逢陳郡殷浩。浩與語。終日不能屈。為改觀。結友。琅邪王茂弘。以鼻隆眼深戲之。淵曰。鼻眼人面之山淵也。山不高不靈。淵不深不清。聞者以為名對。建寺豫章山。帶江近邑。有茂林脩竹之勝奇。比丘多過之。歿於此山。

  晉竺法乘

  不知何許人。敏悟絕倫。依竺法護為沙彌。護愛其清真有氣節。護住持殷富。長安有男子。世奉佛。一夕蒼黃入寺。從護借錢二十萬。護未答。乘年十三。從旁對曰。和尚意已許矣。客退。乘曰。觀其人情色。非實借錢者。特欲相試耳。護曰。吾意亦以為然。明日男子領其宗人百餘輩。來請戒法。且謝借錢之過。曰妄以世俗。仰測道德。為愧。自是乘名聞關右。後遊燉煌建寺。從之者如雲。至武夫悍卒。戎狄頑很。向化革心。既歿葬其處 同學竺法行。竺法存。並以高潔致名。

  晉竺僧度

  姓王氏。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也。少孤。天姿秀發。獨事母。以孝聞。年十六。求同郡楊德慎女茗華為妻。既納采矣。而苕華母亡。俄其父又亡。繼而晞母亦亡。由是感悟。易名出家。妻移書以承宗奉祀之義勸焉。係之以詩。辭尤悽惋。度不為動。答書與詩。以見其志。而絕之。卒究羣經。著毗曇旨歸。行世。

  晉慧持

  慧遠之弟也。冲默有遠量。長八尺。風神俊爽。年十四。讀書日倍同學。年十八出家。與遠俱師事安公。精究經論。在廬山三千僧。推以為冠。其姑為尼。名道儀。自江夏觀化都下。持送之。止東安寺。衛軍王珣因賞識。珣既請西域沙門僧伽羅叉。出中阿含經。持為詳定。後還山。豫章太守范寗。請講法華毗曇。於是珣以書問寗。遠持兄弟孰愈。寗答曰。誠今日之二難也。王曰。然觀其兄。則足以見其弟矣。又惡得而優劣哉。羅什致書。願結為友。持欲遊蛾眉。遠留之不可。曰人生愛聚。若獨喜離何如。持曰。出家當以西方為期耳。徑去不顧。時桓玄殷仲堪在荊州。持無停意。止蜀之龍淵精舍。大弘佛法。刺史毛璩。雅相傾挹。道俗爭追崇之。有譙縱者。攻殺毛璩。據蜀自王。縱有從子道福。凶悖尤甚。將兵入持所居。眾驚潰。持方盥潄。神色無忤。道福至旁。持彈指漉水。淡然自若。福愧汗下。出謂人曰。大人故與眾異也。以義熈八年卒。將終謂弟子曰。經言。戒如平地。眾善由生。若行住坐臥。宜自謹。經籍在東間者。以付道泓。在西間者。付曇蘭。遂歿。壽七十六。

  晉慧永

  生潘氏。河內人。年十二。師事沙門曇現。學於安公。而與慧遠善。同遊匡山。依止西林。有一虎。隨永常臥室中。客多不敢造門。永每叱去之。以進客。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