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識不識。莫不以元嵩誠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關。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風弄。以鼓琴。甞謂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胷次。將必遊京師。與豪傑抗。何如。兄以為不可。元嵩即謝去。既至京師。念終無以動上者。乃疏廢佛法事以進。會道士張賓。與相表裏。於是上納其說。而廢教不疑。
  隋開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甦云。至冥府。見閻羅王。問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則追卿誤矣。可速放使還。然卿識周武帝否。答曰。臣甞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階陛。甚識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尋引至一處。門窓椽瓦。皆鐵為之。於鐵窓中。窺見帝身。鐵色極瘦。且著鐵枷鎖。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爾。答曰。苦困有甚於此時者。汝特未見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豈不知邪。我以信衛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為雖三界搜求。無見者。若果見。則我得脫矣。復何所論。卿還語世人。為元嵩。作福。早來相救。苟終不至。解脫無期。由是推之。則元嵩之於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揚之歟。

  梁法懍

  姓嚴氏。枝江人。年十五。從薙染於玉泉山寺。陪眾味道。積有年所。禪燕之暇。仍誦法華維摩及大論鈔等。衣不繒纊。食不菑畬。糞掃分衛。坐不睡眠。其遊歷則廬峯台嶺衡羅恒岱。參玄訪賾。靡事觀覽。岱嶽之役道徐。遇縣令問公驗文狀。懍指所負函云。此是已。出之則法華經也。令以為紿己。怒甚。懍徐曰。此固諸佛出世之跡。而貧道之所脩而行者。謂之行文。不亦可乎。令愈怒。拘而繫之。懍禪坐誦經。七日不輟。令感惡夢。乃使釋之。未幾卒。年六十二。

  梁法忍

  江陵人。依天皇寺落髮受具。日誦法華維摩再過。久之以喧憒。徙居覆舟巖下。三十餘年。頭陀精苦。觀理明靜。一定七日。粮粒常盈。苟或不繼。飲水啖菓而已。龕室僅容膝。沍冬炎夏。未甞出戶。衣無葛絮。而破衲閱寒暑。無何一象自至。未幾示疾。終於巗之北窟焉。春秋六十七。

  陳智遠

  姓王族。本太原。寓居陝服童子依荊州長沙寺禪坊。沙門法京隷業。既落髮稟戒。厲操敦行。負帙楊輦造建鄴龍光僧綽。以進慧學。踰紀三藏克通。梁建安侯蕭正立。造普明寺。請居之。時禪師慧湛。方以定學。匡領徒屬。遂諮詢其秘要焉。乃歷名山。養志弘道。後復遇沙門道會於龍盤。而開決其妙。則四威儀中不離正受。住開善寺。畢志泉石。寂默自怡。至老無競於世。以太建三年十二月一日終。壽七十七。葬獨龍山。沙門慧暠樹碑。五兵尚書蕭濟銘。

  陳慧峯

  不知何許人。住江都之栖霞寺。聽詮公三論。深悟其旨。眾所推美焉。詮每嘆曰。峯之達解思力。吾不及也。以吾年老。且復相依。峯遊心禪觀。身範律儀。攝念松林。日惟一食。裳衣疎弊。雅有風致。時人歆艶之。晚年偏以十誦。善誘學者。聽稟之徒尤多。或譏之。以素習大乘。而又講律。豈其理然哉。峯曰。非汝所知也。佛法亦何有大小之間乎。天嘉中卒。春秋六十。臨終謂弟子智琨曰。吾所去處。汝惡能測。其懸遠哉。及殮。猶屈一指。伸之不可。識者以為證初果云。

  隋慧暅

  其先汝南周氏。後避地江左。今為義興陽羨人。祖韶。齊殿中將軍。父覆。梁長水校尉。暅幼通六經大義。年十八。乃喟然歎曰。服膺周孔。以仁義為先。歸心黃老。以虗無為貴。然而往來生死。出入塵勞。乃域內之累。非世外之道也。既而夢塔五層。華麗峻特。禮拜祈願。昇陟其巔。俄坐相輪上。不勝其樂。於是依朱方竹林寺詡法師出家。受十戒。尋屆都。住甘露鼓寺。進具。受靜眾峯師十誦律。學龍光綽師成實論。自綽師遷化。更採毗曇八犍度於餘師。蓋欲悉餐雋永。盡掇菁華也。又研覃成實於龍光大僧正舒法師。及舒歿。以統緒見託。而受其遺囑焉。
  會梁祚告終。京寺殘蕩。陳祖歷試朱方。乃杖錫南旋。尤承欽挹。既而侯公嗣牧此州。虗心歸命。禮莫尚焉。
  永定三年。復出都。止白馬寺。涅槃成實。經論迭講。學者重跰。不憚千里。法筵之盛。莫之尚。
  天嘉二年。沙門寶持等。二百七十人。請於湘宮寺弘演。
  大建四年。宣帝詔徙東安。後主在東宮。屢命義集。而素仰材辨。及御宸極。簡注斯甚。至德元年。詔為京邑大僧都。四年升大僧正。天下混一。仍歸開導朱方。開皇九年七月十日。卒于中寺。壽七十五。其月二十八日。窆鍾山。
  方陳氏之盛。每歲夏中廟祀。必詔暅於樂遊苑。發涅槃大品。以嚴冥福。而鳳節龍旂。翠旌孔蓋。暎蔽神座。或於食後。少假寐。輙夢。朱衣人謂之曰。法師好起矣。
  領軍將軍任忠。性好獵。一日庖饔發光。忠憂懼。夜夢人曰。子無憂懼。但可請東安講也。
  弟子智瑜等。樹碑墓上。菩薩戒弟子。著作郎琅耶王胄制文。

  隋法性

  兖人。少習禪學。孤遊海上。雖以分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