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菩薩五百身。種種變現。或作須大拿。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像。皆彩畫莊校。狀若生人。然後佛齒乃出。中道而行。隨路供養。到無畏精舍佛堂上。道俗雲集。燒香然燈。種種法事。晝夜不息。滿九十日乃還城內精舍。城內精舍至齋日。則開門戶。禮敬如法。無畏精舍東四十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一大德沙門。名達摩瞿諦。其國人民。皆共宗仰。住一石室中。四十許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訶毗訶羅。有三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門。戒行清潔。國人咸疑是羅漢。臨終之時。王來省視。依法集僧而問。比丘得道耶。便以實答言。是羅漢。既終。王即案經律以羅漢法葬之於精舍東四五里。積好大薪。縱廣可三丈餘。高亦爾。近上著栴檀沈水諸香木。四邊作階。上持淨好白[疊*毛]。周帀蒙[卄/積]。上作大轝牀。似此間輲車。但無龍魚耳。當闍維時。王及國人。四眾咸集。以華香供養。從轝至墓所。王自華香供養。供養訖。轝著[卄/積]上。蘇油遍灌。然後燒之。火然之時。人人敬心。各脫上服及羽儀傘蓋。遙擲火中。以助闍維。闍維已。即檢取骨。以起塔。王篤信佛法。欲為眾僧作新精舍。先設大會飯食僧供養已。乃選好上牛一雙。金銀寶物莊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四邊。然後割給民戶田宅。書以鐵劵。自是已後。代代相承。無敢廢易。

  續博物志
  釋氏之源

  秦二十一年。鑄金狄十二。釋氏之源。本霍去病討休屠王。獲其祭天金人。武帝以為神。列於甘泉宮。魏黃初元年。徙長安銅狄。重不可致。或言金狄泣。因留霸城南。人有見薊子訓與父老。共摩銅狄曰。正見鑄此時計爾日已近五百年矣。董卓毀其九為錢。苻堅毀其二為錢。其一。百姓推置陝北河中。或云翁仲頭髻常出。晉軍至。髻不復出。

  野客叢談
  佛入中國

  傅奕韓退之皆言。佛自後漢明帝時。始入中國。此蓋論其顯然者。不知佛法之入中國。其來久矣。觀魏略西戎傳曰。昔漢哀元壽元年。博士景慮。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傳浮屠經。又觀劉向列僊序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經。則知漢成哀間。已有佛經矣。觀漢武故事。昆邪王殺休屠王。以其眾降。得金人之神。上置之甘泉宮。金人皆長丈餘。其祭不用牛羊。惟燒香禮拜。上使依其國俗。又元狩三年。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帝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道人。知是劫灰。又知佛法自武帝時已入中國矣。今人惟知佛法入中國。自明帝始。不知自武帝始也。薛正已記。仲尼師老聃。老聃師竺乾。審是則佛入中國。又不止於武帝。

  墨池浪語
  佛法入中國

  佛法入中國。不始於漢明帝。列子西方有聖人。老子師竺乾可證。蓋周穆王時。文殊目連來化穆王。即列子所謂化人也。化人示穆王云。高四臺是迦葉佛說法處。因造三會道場。至秦穆公時。扶風獲一石佛。穆公不識。棄馬坊中。公疾令由余往視之。曰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淨處。像遂放光。公宰牲祭之。神擎棄遠處。由余又曰。臣聞佛清淨。所有供養。燒香而已。公遂欲造佛像。由余於高四臺南村。得一老人姓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於三會道場。見人造之。臣老無力。村北有兄弟四人。曾於道場內。為諸匠執作。今請共造成一銅像。相好圓備。公悅大賞賚之。彼人於土臺上。造重閣。高三百尺。時人號為高四臺。其人姓高。兄弟四人同立故也。故名高四。然則秦穆公時。佛法已入中國矣。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