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漢明帝令燒灯。表佛法大明也。
  丙子 章帝即位。改元建初。甲申改元和。元年有神雀鳳凰白鹿白烏之瑞。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頌。美光帝致佛之功(漢書)。
  丁亥 桓帝即位。改建和。癸巳改永興。元年鑄金浮屠及老子像。禁中供養。覆以百寶華蓋。帝事之盡敬。
  戊戌 改延熹。九年。裴楷上書曰。今宮中立浮圖黃老之祠。此道好生惡殺。省慾去奢。今陛下嗜慾不去。殺伐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夫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盻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婬女艶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殫天下之味。奈何欲如佛老乎。書上奏問狀。尚書承旨奏。揩誣上罔事。正揩罪(以上漢書及通鑑)。
  戊申 靈帝即位。改元建寧。三年。沙門安世高至京。譯經九十五部。首出决義一卷。次比丘諸禁律。
  辛亥 四年。安世高至廬山。有[邱-丘+共]亭廟。甚靈。會三十餘船奉特請福。神輙降語曰。舟中有沙門。可與請來。客請高至。神復降語曰。吾昔與子。俱出家學道。吾好施而多嗔。今為庿神。而壽盡旦夕。後恐墮於地獄。吾有縑千段并雜室物可為立法營塔。使生善處。高使出形。神現大蠎。悲淚如雨。高収縑物。辭別而去。至(〔豫章為建大安寺塔。乃江淮寺塔之始也〕)自鏡錄俄而神即命過。報云。得生善處。後有人。於山西澤中見死蠎。頭尾數里。今潯陽縣。大蠎村是也。
  明帝初聞西域有神。其名為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其書大抵。以虗無為宗。貴慈悲不殺。為其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故所貴修煉精神。以至成佛。善為宏闊勝大之言。以勸誘世俗。精於其道者。號曰沙門。自永平以來。中國始傳其法。圖其像。而至王公貴人。皆遵奉之。臣民雖有習其法者。而天子未之好。至桓帝始篤好之。常躬禱祠。由是其法浸盛。故裴楷上書。遂有誣上之罪。何慊夫哉。靈帝建寧問。安世高至。出决義律。比丘始有禁制。而[邱-丘+共]亭神。知其命將終。墮於惡趣。降語請高。奉縑寶雖物。託以營塔解愆。得生善處。佛法何其驗耶。

  釋氏事物紀原
  立壇受戒之始

  大戒法本。自曹魏黃初三年壬寅。已到許昌。以國家多故。寢三十餘年。至廢帝即高貴卿公也登位。改元正。元歲甲戌。天竺律師曇摩迦羅上書。方興受戒之事○逆推至佛法初到後漢永平十年丁卯。經一百七十八年。凡出家者。唯受三歸戒○西天祇園比丘樓至。請佛立壇。為比丘受戒。如來於園外院東南。置一壇。此為始也。此土宋元嘉七年庚午。天竺僧求那跋摩(梁云功德鎧)至楊州南林寺前竹園中。立壇。稱方等壇。受戒之始也 僧史略云。盖以戒壇。本出小乘教中。應僧人戒法。一一如律。若片善乖違。則受不得戒。臨壇人犯罪。今方等法是也 按大乘教。即不拘根缺緣差。但發大心[飢-几+頁]納。即得戒也。可謂廣大平等周遍矣。故稱方等大乘。或名甘露者。甘露即喻涅槃也。戒為人涅槃之初門。故從果彰名也 戒壇圖經云。夫欲受戒者。先於有智人所策發教。於萬境之上。起慈護心。故毗婆沙論云。由普於一切有情上。起善意樂。無損害心得戒。若臨集僧。當行法事。但云發上品心。得上品戒者。沙彌素未曾聞。不知何者是上品心。此猶空雷發奇峯之天。甘雨絕布金之地爾。上品心者。即是萬境上。起慈護心也○優婆塞戒經云。戒果有二。一天樂。二菩提樂。智者求菩提樂。不求天樂 正法念處經云。若持戒。念天樂者。斯人汙淨或如雜毒水。以天樂無常。壽盡必退。當受大苦。是故當求涅槃樂 瑜伽論云。一厭有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慈慜有情心 四分律本偈云。明人能護戒。能得三種樂。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

  賜紫師號

  僧史略云。唐則天朝。僧法朗等九人。重譯大雲經畢。並賜號紫衣銀龜袋 大平興國初。許四方僧入殿庭乞此試三學。下開封府。差僧證經律論義。十條全通。乃賜紫衣師号。為手表僧。以其面手進表也。尋因功德司奏。今天下一家。不須手表求選。勑依自此每遇皇帝誕晨。親王宰輔節度。下至刺史。得上表薦所知僧紫衣。唯兩街僧銀所薦得入內。是日門人。牒給紫衣四事。謂之簾前賜紫。此最榮觀也。然此衣以國恩故得著。極不容易。皆形相分滿。方受得○按東觀奏記云。大中年間。大安國寺僧修會。能詩應制。才思清拔。一日問帝乞賜紫衣。宣宗曰。朕不汝恡。但觀汝相有缺。未賜也。及賜著歸寺而卒。近亦屢有此類。可謂人天路上。以福為先矣 德宗召法師端甫。入禁中。與儒道論議。賜紫方袍。令待太子於東朝。順宗重之若兄弟。憲宗待之如賓友。掌內殿法儀。錄兩街僧事。文宗開成中。立為左右街僧錄。自此始也 昭宗乾寧中改首座。為副僧錄。即覺暉為始也。

  聖節建立道場

  僧錄贊寧僧史略曰。魏太武始光二年。立道場為祝壽。神嘉四年。郟州悉立。盖生日也。云生日暫建道場法會耳。始